2018年姚安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发扬钉子精神,按照“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的总体思路,围绕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方式,持之以恒建基地、搭平台、培主体、树品牌、促融合,着力培育农业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县产业扶贫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产业扶贫主要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抓实行业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扶贫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产业规划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科学选择和实施投资项目。一是结合我县各地区产业情况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姚安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 《姚安县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姚农通〔2017〕11号)和乡、村、组、户四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县有项目库,乡有线路图、村有施工图。二是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姚安县农业局制定了《姚安县农业局2018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及责任清单》(姚农通〔2018〕3号) 《姚安县产业扶贫后续帮扶计划》(姚农通〔2018〕4号) 《姚安县产业扶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姚农通〔2018〕5号)和《姚安县贫困退出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意见》(姚农通〔2018〕44号) 《姚安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四个全覆盖”实施方案》(姚农通〔2018〕75号)文件,明确各单位职责,切实加强贫困户后续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贯彻落实各项产业扶贫政策。一是加大到户扶持力度,扶持一户一业增收产业。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2018年,全县6842户贫困户中,有1401户发展烤烟种植8053.6亩,1936户发展粮食产业17600亩;311户发展林果经济1374亩;1218户发展肉牛养殖;1600户发展生猪养殖;579户发展肉羊养殖;430户发展家禽养殖;852户发展蔬菜产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扶持政策。2014年至2018年来已落实中央及省财政农业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资金9295.8万元和中央财政农机购机补贴950万元、粮改饲项目560万元,草原生态修复项目734.7元。制定出台《姚安县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姚政办函〔2018〕60号),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截至2018年11月30日,由各乡镇审核上报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3个,总投资1.3745亿元,经测算,需补助资金69.85万元。三认真落实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截至2018年11月,完成新增投放三年期贷款达到4572万元。
(三)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农民增收渠道。加大资金整合投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按照“县有项目库,乡有线路图、村有施工图”的要求,做好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项目库建设工作,切实加大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力度,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项目库的项目共29个,县级项目库三年投资计划12891.42万元,其中2018年项目19个,计划投资7349.92万元,按照“项目投资项目库优先”原则,紧紧围绕“县有骨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从项目库整合产业扶贫项目27个,资金7051.43万元,加强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占全年扶贫资金总投入11265.6万元的62.59%,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投入产业扶贫达到2625元。通过加大整合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全县主要扶贫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已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蔬菜种面积预计达到13.55万亩,预计实现产值5.78亿元;水果种植面积2.2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3940万元;蚕桑3.9万亩实现产值1100万元;花卉种植7815亩,预计实现综合产值5633.5万元;中药材产业2.49万亩,预计实现产值6100万元;肉牛预计出栏4.3万头,预计实现畜牧产值3.58亿元。目前全县建成优质粮基地30万亩、优质烟基地8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46万亩(其中核桃44万亩、软籽石榴1.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2.3万亩、优质花卉基地1万亩,实现贫困行政村“一村一业”扶贫产业基地全覆盖。
(四)抓实主体培育,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一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截至2018年11月,全县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4户),家庭农场31户(2018年新增2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6个(2018年新增30户),种养殖大户1823户,77个村居委会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实现了3个贫困乡镇44个贫困村每个村成立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注重群众参与,突出“利益分成”,完善利益联结。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机制,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变为合作社股东,贫困户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主体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增加贫困村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全县整合产业发展资金6800万元建成大棚、冷库、养殖场等资产,通过成立合作社,将资产的60%量化到贫困户5239户19840人,量化到户金额4080万元,2018年预计实现分红300万元,户均实现资产收益567元,40%的股份量化到44个村集体,量化金额2720万元,2018年预计实现分红150万元,贫困村平均实现集体收益3.4万元。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2405万元在栋川镇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300亩,建设蔬菜育苗基地20亩,引入云南禾韵花卉、姚安佳祎云菜公司租赁经营,每年可获得资产租赁收益180万元,将60%分红给670户贫困户,每户实现资产收益1600元。整合产业兴村强镇张家1000万元在光禄镇建设花卉基地200亩,引入云南禾卉公司租赁经营,每年可获得资产租赁收益80万元,将60%分红给528户贫困户,每户实现资产收益900元。整合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100万元在官屯镇官屯社区建设蔬菜种植大棚147亩,引入百帝凯公司租赁经营,每年可获得资产租赁收益66万元,将60%分红给官屯社区840户贫困户,每户实现资产收益470元。
案例1: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1、官屯镇、光禄镇共有1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每户5万元入股楚雄中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果园),共入股800万元。年根据协议,每年按入股金额的6.1%分配红利,2017共向1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42万元,带动1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2:官屯镇巴拉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5000元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入股姚安县赵勇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期限不少于2年,每年每户定额分红400元,公司每年支付巴拉鲊村鸿兴肉牛养殖合作社5万元养殖场租赁费,40%作为巴拉鲊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作为巴拉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全村138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实现分红217.39元。
案例2:燕鹏养殖场托养托管解决无力可扶农户忧。为确保无畜圈、无养殖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产业扶持政策的关怀,同时产业补助能够真正促民发展增收。针对“两无”(既无畜圈、无养殖能力)户产业扶贫资金到户难的实际,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双方签订托管托养协议,自愿参与股份合作养殖生猪(托养托管)入股分红,两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年分别返还本金的50%,同时,第一年分红返还本金的2%,第二年分红返还本金的6%。待周期满后以贫困户意愿为主选择参股分红。全镇共有114户参与到托养托管中来,入股资金54.2万元,目前,114户已按协议第一次返还本金27.1万元,户均分红资金2550元。贫困户通过入股得到了分红,在无能力、无技术的情况下,有效规避了养殖和市场风险,确保了贫困户增收。
案例3: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建设花卉基地带动贫困户。
1、地角村花卉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成花卉大棚225亩,引进云南禾韵园艺公司租赁经营187亩,每年收取租金144万元,引进万熙花卉公司租赁经营,每年收取租金12万元,合计获得租赁收入158万元,扣除地租18万元后可实现收益140万元,分配地角村集体20万元,分配栋川镇515户(清河、徐官坝、龙岗、竹园4个村156户在其他基地分配)贫困户120万元,每户可获得收益分红2330元;2、龙岗村花卉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成花卉基地187亩,引进云南滇耘农业科技公司租赁经营,每年收取租金160万元,扣除地租22.44万元后可实现收益137.56万元,分配地角村及适中4个村集体40万元,分配龙岗村及适中4个村453贫困户97.56万元,每户可获得收益分红2150元;3、竹园村花卉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成花卉基地120亩,引进云南红树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租赁经营,每年收取租金160万元,扣除地租14万元后可实现收益146万元,分配竹园村及前场5个村集体(王朝、新民、新村、小河、稗子田)50万元,分配竹园村及前场5个村486贫困户96万元,每户可获得收益分红1975元;4、福光村花卉基地。投资2000万元建成花卉基地300亩,引进云南禾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租赁经营,每年收取租金160万元,扣除地租36万元后可实现收益124万元,分配光禄11个村集体(小邑、班刘、梯子已在其他项目解决)50万元,分配光禄镇399贫困户74万元,每户可获得收益分红1855元。
(五)抓实技能培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姚安县农业局制定出台了《姚安县农业科技人员挂村联户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姚农通〔2018〕79号)、《姚安县农业局乡村科技讲堂活动实施方案》(姚农通〔2018〕70号),整合项目资金37.2万元,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2018年1-11月,全县农业系统共开展农业科技培训90期,培训贫困户9262人次,全县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7922人,预计实现务工收入59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的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一人就业脱贫一家的目标。
(六)抓招商引资建园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资。2018年,引进由姚安蓝丰蓝莓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出资承建姚安蓝丰蓝莓农业生态庄园建设项目,签约资金6608万元;云南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承建姚安县高原特色产业花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签约资金25000万元;云南捷盟实业有限公司出资承建姚安县万头肉牛养殖建设项目,签约资金10000万元等项目。共签约资金16608万元,到位资金2142万元。二是通过项目建园区。农业局先后组织申报了《姚安县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云南姚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云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县创建》等项目,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我县产业发展的支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引领,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承载,拓展加工营销环节,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建立完善了“村两委+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党总支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权属明晰到合作社,并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动员农户以土地、技术、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所得收益实行按股分红,实现了村集体有钱办事和农民有持续增收产业的目标。二是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2018年,共整合涉农产业扶贫资金和沪滇协作扶贫资金4803万元,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300亩;蔬菜繁制种基地20亩;蔬菜种植大棚347亩。将投入资金形成的大棚、冷库、养殖场等资产的60%量化到贫困户5239户,40%的资产量化给40个贫困村集体,量化金额921.8万元,解决村集体空壳问题。2018年,我县44个贫困行政村(含3个贫困乡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均在2万元以上。
(八)做响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以品牌化提升农产品基地核心竞争力,走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到2018年,全县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认定面积3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定1万亩,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3.1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1.3万亩,全县累计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7个,绿色食品认证28个,有机食品基地转化认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认证1个。全县共有20个农产品获商标注册,3个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1个产品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5个产品获“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
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我县产业扶贫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基础弱。一是我县贫困地区处于山区后半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整治难度大,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难度大,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二是产业化发展相配套的基地设施、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不足。比如我县已建成1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但是仓储物流不完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民生产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三是农业企业融资贷款限制多,农业龙头企业自身的融资和信贷能力偏弱,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部分农业企业无法满足金融部门贷款的一些条件,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融资,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不能继续进行有效投资,无法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产业规模小,基地标准化程度低。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不到位,多数特色产业仍然存在“散、小、弱”的问题,种植效益较低。我县农产品除蔬菜产业外,其他产业规模较小,比如花卉、水果等种植品种单一,规模效应难以显现,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二是产业园区基地规模小,大棚、冷库、收储、包装等功能设施不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特色产业的吸引力不足。我县已建立了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但园区内企业发展能力弱,园区功能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三是产业结构单一,一些地方选择发展的扶贫产业“优势”和“主导”作用不明显,传统化、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地区在规划“一村一品”时,与本地自有优势联系不够,规划相对滞后,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种养业结构类似,农产品多是传统品种,与周边乡镇同质化严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本地主导产业没有发挥带动作用。
(三)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组织化程度低,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装备差,缺乏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弱,存在有样品无产品的情况,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二是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单一,对贫困户带动能力不强。
(四)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建设滞后。一是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品质不高,缺乏当家品种、主打品牌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弱。二是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功能设施不完善,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三是电子商务起步晚且发展慢,电子商务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生产基地、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各环节衔接不充分,导致产销脱节,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我县群众种植农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导致产品同质化,加之我县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不多,无法与市场建立有效的链接,存在产供销脱节,农产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三、下一步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充分发挥贫困农户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改造贫困农户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引导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二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让贫困户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三是切实关注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引导贫困人口树立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把资源更多地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形成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四是切实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龙头+基地+农户+市场”产业体系,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方式,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加入1个以上经营主体,发展1个以上持续增收产业。
(二)培植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的目标定位,下足“绣花”功夫,下大力气培树特色支柱产业,培强稳定长效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打造10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有机水果、2万亩时鲜花卉、15万头生态肉牛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1万亩中药材、1万亩山药、1万亩魔芋、1万亩人工食用菌等四个万亩后续产业,巩固提升10万亩水稻、8万亩烤烟、4万亩蚕桑、40万亩核桃等四大传统产业,达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产业扶贫成果全面巩固提升要求;实现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3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000元,年均增长11.5%以上目标,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基地。以姚安坝子为核心辐射官屯、弥兴坝子,规划建设1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光禄旅游小镇为核心在姚安坝子西北片区规划建设2万亩时鲜花卉生产基地;以姚安坝子东片区为核心在栋川镇建设3万亩石榴基地。在官屯、弥兴、太平、前场等畜禽养殖适宜区建设15万头的生态肉牛养殖基地。
(四)配套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产业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批集生产、收储、初级加工、田头市场为一体的产业设施。在蔬菜基地区,按照有喷滴灌管网、有防洪排涝沟渠、有生产运输道路、有秸秆回收发酵池、有生产用电端口的“五有基地”标准,整合资金投入5000万元建设1万亩高标准基地设施;在花卉基地区,以有温室大棚、有冷藏保鲜库、有加工包装车间、有物流配送主体的“四有基地”标准,整合资金投入5000万元建设500亩高标准基地设施;在肉牛基地区整合资金投入1亿元建设10个每个存栏规模50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在草海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功能完善的蔬菜、鲜切花、时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市场,在9个乡镇配套建设20个以上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五)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力度,支持鼓励经营主体达规升级,确保每年实现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以上、州级4户以上,发展农民合作社10个以上、家庭农场10个以上、种养专业大户100户以上。
(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切实加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度,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落户力度,建立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互联网+”电商网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争取到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以中以高原特色农业园区为核心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每年引进落户园区龙头企业3-5家。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庄园,建设一批集品尝鉴赏、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精品庄园,打造5-10个云南省著名的农业观光休闲园区。
(七)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基地建设、主体带动、品牌创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一批“绿色食品”品牌,力争到2020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50个以上,将我县打造为云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创建县。
(八)强化科技抓实培训。以培训项目为依托,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进而带动一批贫困户实现“自身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
姚安县农业局
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