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局属各单位:
经农业局班子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姚安县贫困退出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姚安县农业局
2018年6月10日
姚安县贫困退出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意见
为巩固我县贫困退出产业扶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姚安县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姚安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提出如下贫困退出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的总体布局,围绕姚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农业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新型经营业主体培育等各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方式,持之以恒建基地、搭平台、培主体、树品牌、促融合,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我县主导产业得到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让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
(二)总体思路。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立足自身特色,坚持提升与新建相结合,加大后续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在巩固提升现有粮、烟、桑、核桃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适度规模的绿色蔬菜、有机水果、时鲜花卉、名贵药材、生态肉牛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集品尝鉴赏、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精品庄园;建设一批集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引进一批成长型、行业领军型、科技创新型和加工示范型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努力争创云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县;发展基地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品牌高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高效化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云南省发展咖啡、茶叶、坚果、蔬菜、肉牛、花卉、水果、中药材八大千亿元产业,楚雄州打造优质粮食、特色畜禽、绿色蔬菜、经济林果、食用菌、烟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八大主导产业目标定位,结合我县资源优势,以“以打造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四大后续产业、巩固四大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打造10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有机水果、1万亩时鲜花卉、15万头生态肉牛四大主导产业,发展1万亩中药材、1万亩山药、1万亩魔芋、1万亩人工食用菌四个万亩后续产业,巩固提升10万亩水稻、8万亩烤烟、4万亩蚕桑、40万亩核桃四大传统产业,达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产业扶贫成果全面巩固提升要求;实现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3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000元,年均增长11.5%以上目标,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重点任务
(一)立足优势资源,打造四大主导产业。
1.绿色蔬菜产业。依托传统优势和现有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以中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按照“规模化种植、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和品种引进,突出“新、奇、特”,发展种植上百种蔬菜,合理规划品种布局,加强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单元建设,强化科技支撑,配套建设采摘体验、餐饮娱乐、科普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旅游要素,着力打造群众看得开心、玩得舒心、吃得放心的现代休闲农业庄园。依托投资2.2亿元的姚安县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科技物流园区建设,把姚安县建设成为辐射全国及东南亚、南亚的蔬菜及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带动姚安、弥兴、官屯3个坝子发展蔬菜种植10万亩,实现产量40万吨,总产值10亿元以上。
2.时鲜花卉产业。依托姚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花卉产业培植与光禄古镇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土地流转,在姚安坝子西北片区栋川至光禄沿线规划建设1万亩花卉种植基地,以玫瑰、薰衣草等花卉为主要景观特色,汇集月季、牡丹、菊类、宿根花卉、水生花卉等上百种花卉,形成多个专项主题板块,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丰富种植品种、优化品种分区,以花卉品种展示为基础,科技示范为支撑,以花文化挖掘策划为纽带,细化观赏休闲、采摘体验、影视创作、科普教育、餐饮住宿等功能分区,配套建设苗圃基地、摄影基地、景观客栈、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着力打造集休闲游憩、生产科研、科普教育、艺术创造、鲜花美食品鉴于一体的多彩美丽百花庄园,实现花卉产值1亿元以上。
3.有机水果产业。围绕“一中心、四基地”总体规划,以光禄百果园为中心,建成3000亩以红心猕猴桃、蓝莓等名优水果为主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在姚安坝子东北片区栋川镇规划建设2.5万亩软籽石榴庄园基地;在前场、太平、左门、官屯等乡镇建设2000亩冬桃、红梨、杨梅基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品种布局、细化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产品加工等功能分区,规划建设户外拓展、科普教育、景观客栈、儿童游乐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采摘体验、美食品尝、星级住宿、休闲娱乐、会议接待等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四季百果种植采摘、珍禽养殖、花卉园林、农家特色小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精品庄园,使其成为姚安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又一新亮点,实现水果产值1亿元以上。
4.生态肉牛产业。围绕“打造全省肉牛生产基地县”的目标,姚安县以品种改良、科技培训、项目扶持为抓手,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全省肉牛生产基地县建设进程,为“富民强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姚安县在光禄、栋川、弥兴等乡镇择优选址,规划建设集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基地。以云岭牛等肉牛品种规模养殖为主,以奶牛、国内外其余品种养殖观光为辅,不断丰富养殖品种,争取建成为集世界各地近百种牛类品种展示的大观园,着力打造一个集观光展示、规模养殖、生产加工、特色牛肉美食品鉴为一体的精品庄园。通过规模养殖基地的宣传引领和示范带动,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肉牛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实现牛存栏15万头以上、出栏肉牛6万头以上,实现肉牛产值10亿元以上。
(二)开发潜力资源,发展四大后续产业
1.中药材产业。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在太平镇、前场镇官屯镇、左门乡等乡镇规划建设集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科技研发与推广、优良品种培育、农户种植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万亩中药材基地,丰富优化种植品种,着力打造种类繁多、管理有序、功能完善的百种中药材种植庄园。突出发掘本地“地道”药材,加强与制药企业和收购销售公司对接,寻找市场、签定订单,选择有一定实力的公司和龙头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种植、管理、培训、销售,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示范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格局。
2.有机山药产业。抓住打造云南 “绿色食品牌”战略机遇,充分依托山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和立体气候明显等资源条件,在前场镇、官屯镇、左门乡等乡镇建设万亩有机山药基地,通过制定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沃土工程,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肥和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农艺措施,建立环境、质量标准检测控制体系,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魔芋有机食品,为我县创建云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目标。
3.有机魔芋产业。抓住打造云南 “绿色食品牌”战略机遇,充分依托山区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和立体气候明显等资源条件,在太平镇、前场镇、大河口乡、适中乡等乡镇建设万亩有机魔芋基地,通过制定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沃土工程,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肥和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农艺措施,建立环境、质量标准检测控制体系,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山药有机食品,为我县创建云南省有机农业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目标。
4.人工食用菌产业。依托姚安农哈哈菌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完整的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在栋川镇、光禄镇、官屯镇、弥兴镇等乡镇建设万亩人工食用菌基地,充分回收利用充足的植物秸秆和肉牛粪便等生产原料,发展循环农业,通过企业经营、土地流转、农户务工的方式创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三)开展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四大传统产业。通过大力推广集中育秧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覆膜栽培、机收机播、高效节水灌溉以及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施,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措施,实现粮、烟、桑、核桃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四、主要措施
(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在姚安坝子的白石地仁河片、清河蜻蛉片、包粮屯海埂屯片、长寿徐官坝片、郭家凹大龙口片、启明马草地片、草海江尾片、小邑新庄片、官屯坝子山坡官屯片、弥兴坝子片,规划建设10个片区每个片区1000亩的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以光禄旅游小镇为核心在姚安坝子西北片区的旧城竹园片区,依托盛瑞公司建设3000亩食用玫瑰基地,依托禾韵公司在地角、龙岗建设2000亩鲜切花大棚生产基地。以姚安坝子东片区为核心在栋川镇建设2.5万亩软仔石榴基地。以云南捷盟公司为依托在官屯、弥兴、太平、前场畜禽养殖适宜区建设10个每个500头存栏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
(二)配套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产业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批集生产、收储、初级加工、田头市场为一体的产业设施。在蔬菜基地区,以每亩1000元标准,整合资金投入1000万元,按照有喷滴灌管网、有防洪排涝沟渠、有生产运输道路、有秸秆回收发酵池、有生产用电端口的“五有基地”要求,建设10000亩高标准基地设施,投入400万元打造20亩现代化蔬菜育苗工厂。在花卉基地区,以每亩2000元标准,整合资金投入1000万元,按照“五有基地”要求,建设5000亩高标准基地设施。在肉牛基地区整合投入1亿元资金,建设10个每个存栏规模50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在草海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功能完善的蔬菜、鲜切花、时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市场,在9个乡镇配套建设20个以上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三)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巩固提升现有23个龙头企业、3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农民专业协会、11个家庭农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力度,支持鼓励经营主体达规升级,确保每年实现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以上、州级3户以上,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0个以上、家庭农场10个以上、农业庄园2个以上、种养专业大户100户以上。
(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切实加大蜻蛉河生态农业创意园、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力度,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落户力度,建立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互联网+”电商网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争取到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以中宇高原特色农业园区为核心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每年引进落户园区龙头企业3-5家。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庄园,建设一批集品尝鉴赏、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精品庄园,打造5-10个云南省著名的农业观光休闲园区。
(五)全力推进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年有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目标。按照有机农业建设标准和建设规范,立足姚安县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科学编制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有机产品生产区域,以基地建设、主体带动、品牌创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有机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创建一批有机农产品品牌。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有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分类制定种养业生产技术规程,理顺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形成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完成16个种养业示范基地有机转换,争取10个以上有机产品获得认证;到2022年,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目标,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认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50个以上,认证有机产品20个以上。实现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杜绝区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零”增长;实现生产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2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20%以上,农民实现增收40%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产品安全,向社会提供更多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健康养生的需要。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对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破解工作难题,统筹整合工作力量,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建立投资扶持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投入。一是充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及金融资金加大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建设完善种植大棚、养殖圈舍等生产设施和水电路等附属设施,规划建设与生产基地相配套的收储、包装、烘干、冷藏等场地初加工设施。二是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建设用地、融资贷款、品牌认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使用、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估等具体操作规程,完善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运行、项目实施安全。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力素质,培育一批生产致富能人,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进而带动一批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家庭有增收事项、自身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为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提供智力支持。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克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经营,拓宽贫困人口本地就业途径。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防灾保险机制,切实化解市场波动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驾护航。全面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草原生态修复、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投保工作等强农惠农政策,让群众和贫困户得到更多转移性收入。
(五)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大产业扶贫宣传力度,弘扬主旋律,聚焦正能量,充分尊重和发挥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观念,改造贫困农户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引导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抓实科技培训,对贫困户“授之以渔”,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六)压实责任,强化工作考核督查。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压实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把脱贫攻坚第一线作为考核、识别、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明脱贫攻坚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强化工作落实,加大督查、检查,坚决杜绝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不胜任、不担当、不作为,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显,甚至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等行为的发生,确保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