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部门文件   >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姚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楚雄州工伤认定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
来源: 姚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访问量:12669 | 发布时间: 2017/7/13 8:27:3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

现将《楚雄州工伤认定工作规程(修订)》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姚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7月13日



楚雄州工伤认定工作规程(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工伤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云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云政发〔2011〕25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 楚雄州各县(市)工伤认定机构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开展工伤认定工作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筒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 工伤认定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五条 工伤认定的管辖按照属地原则管理。中央属、省属驻楚工伤保险参保单位和州属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工商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一致的,工伤认定工作由生产经营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伤认定工作,由楚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第二章  申请

第六条 工伤认定机构接收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及接受工伤认定咨询时,应当向当事人告知工伤认定相关事项,包括:

(一)工伤认定的申请时限、需要提供的证据材料,以及超过申请时限提出工伤申请或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的后果;

(二)工伤认定工作程序;

(三)工伤认定当事人举证的注意事项;

(四)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接收工伤认定申请及接受当事人案前咨询时,工作人员对是否认定工伤不作结论性判断,并做好相关登记。

第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包括复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工伤认定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或受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的,经用人单位书面申请,工伤认定机构审核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第八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工伤认定机构提出申请。

第九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申请人为单位的,提交经办人身份证明和单位法定代表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申请人为受伤害职工近亲属的,除提交申请人和受伤害职工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外,应当同时提交有效的近亲属关系证明;申请人为工会组织的,应当提交工会介绍信和经办人身份证明;由代理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必须出具受伤害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亲自书写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二)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文本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三)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及证人身份证明;

(四)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初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记录,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以上材料除授权委托书和证人证言外,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经核对后当场退还申请人。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应当提供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证据:

(一)职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

(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其他相关证明;

(三)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相关部门的证明;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证明或尸体检验报告;

(六)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民政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七)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个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及单位联系方式;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提交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为经办人员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以上材料除授权委托书外,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原件经核对后当场退还申请人。


第三章  受理

第十一条 工伤认定机构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及时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工伤认定补正材料告知书》,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工伤认定补正材料告知书》15个工作日内补齐需要补正的材料。工伤认定机构收到中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或补正期满后,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第十二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工伤认定机构应当受理。

第十三条 工伤认定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伤认定机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的;

(二)工伤认定申请超过法定时限的;

(三)不属于本工伤认定机构管辖范围的;

(四)未提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材料的;

(五)劳动关系不明确的;

(六)已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申请人就同一事故伤害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受伤害职工本人自愿提出撤销工伤认定书面申请的,可以撤销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人撤销工伤认定申请后,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限内就同一事故伤害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符合受理条件的,工伤认定机构应当受理。超过《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限的,工伤认定机构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申请人无法提供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问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的,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第十六条 工伤认定机构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向申请人出具《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

(一)职工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在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期间的;

(二)需要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而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的;

(三)医疗诊断不明确需要明确诊断的;

(四)确需进行病伤与事故伤害因果关系鉴定,尚未作出鉴定结论的;

(五)案件涉及的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证人等关键人员无法找到,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

(六)当事人提交新的证据需要继续调查取证,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

(七)由于其他不可抗力导致工伤认定决定难以作出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工伤认定中止的情形消失或申请人提供新的证据后,恢复工伤认定程序,并向申请人出具《恢复工伤认定程序通知书》,工伤认定中止的时问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七条 工伤认定机构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取证。

第十八条 工伤认定机构调查取证,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讲明调查取证原因,告知被调查人员的权利义务。工伤认定机构调查取证,应当制作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 工伤认定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三)拍照、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第二十条 工伤认定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调查取证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调取以下证据:

(一)与案件有关的书证、物证;

(二)当事人对事实经过的陈述;

(三)用人单位对事故的调查报告;

(四)证人的证言(进行笔录或录音);

(五)现场勘验记录;

(六)权威机构对伤亡事故的结论性意见;

(七)与伤亡事故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

(八)其他与伤亡事故有关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工伤认定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二十二条 工伤认定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需要用人单位提交有关举证材料的,工伤认定机构制作《工伤认定举证告知书》并送达用人单位,举证期限自用人单位收到告知书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应在收到《工伤认定举证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提交相关证据。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工伤认定机构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四条 工伤认定机构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法院判决书等,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五条 工伤认定机构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地区的工伤认定机构进行调查核实。


第五章   作出决定

第二十六条 工伤认定机构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受理的所有工伤案件,经过调查取证后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作出最终的认定决定,公示时间为5天。

第二十七条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应当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章。

第二十八条 《工伤认定决定书》作出后,存在下列情形的,申请人可以申请追加工伤认定部位:

(一)初诊医疗机构漏诊的;

(二)工伤职工发生事故后一直住院治疗,在出院之前作出新的医疗珍断的;

(三)工伤认定申请时遗漏伤害部位,而病历中确有该部位伤害记载的。


第六章  送达和归档

第二十九条 工伤认定机构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文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

送达工伤认定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工伤认定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为单位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受送达人在《工伤认定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委托代理人代为领取的,需出具受送达人签字认可的《授权委托书》,由代收人注明代收理由。工伤认定文书的送达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送达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工伤认定结束后,工伤认定机构应当将工伤认定有关资料装订存档,保存期为50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工伤认定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纪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的;

(二)玩忽职守,不作为,乱作为的;或者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它部门或人员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影响工伤认定结果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的规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退还相关费用,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拒不协助工伤认定机构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工伤认定文书样式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规程由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程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