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乡镇人民政府文件   > >  左门乡
左门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左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仰拉水库防汛应急预案》 《左门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 姚安县左门乡人民政府 | 访问量:18728 | 发布时间: 2022/6/2 8:48:06
各村委会,乡级各办公室、中心、所:

为进一步做好我乡2022年防汛抗旱安全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下发《左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仰拉水库防汛应急预案》《左门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请遵照执行。



左门乡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日    



左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左门乡位于姚安县的西北部,它东与姚安县光禄乡稗子田相连,南与官屯镇马游接壤,西毗大理州祥云县东山乡,北靠大姚县石羊乡叭腊么村委会,是“两州三县”的交界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集高寒、冷凉、贫困、少数民族“四位一体”的山区乡镇,俗称姚安“小西藏”。左门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山高坡陡箐深。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在花椒园梁子为2767m,最低海拔在地索拉务堵为1480m,乡政府所在地(干海子)海拔为2501m,全乡平均海拔为2400m。因此,立体气候较强,年降雨量1100毫米,平均气温13.3摄氏度,降霜期为125天,是个地理奇特、气候各异的乡镇。

全乡土地面积为210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445户农户,共有人口4404人,共有47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

1.河流分布

漁泡江是境内的最大河流,经官屯乡与大理州东山乡交界处流入我乡地索村,经全县海拔最低点地索村拉务堵流入大姚县三岔河乡。

2.气象、水文

左门乡属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达1100mm。由于年降水的分配不均以及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地复杂的地形地势,暴雨集中期在每年的7、8、9月份。

区内山高箐深,苤拉村的清水河经苤拉流入蜻蛉河;发源于左门村,流经左门村、仰拉村的仰拉河经仰拉岔河流入七街河;发源于左门的大竹箐流入漁泡江;发源于毕叭九拉的九拉河流入漁泡江,发源于地索子腊地的子腊地河流入漁泡江。

3.地形地貌及下垫面概况

左门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山高坡陡箐深。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在花椒园梁子为2767m,最低海拔在地索拉务堵为1515m,乡政府所在地(干海子)海拔为2501m,全乡平均海拔为2400m。因此,立体气候较强,年降雨量1100毫米,平均气温13.3摄氏度,降霜期为125天,是个地理奇特、气候各异的乡镇。

水土流失情况:由于我乡森林覆盖率较高,为83%,水土流失情况较少发生。子腊地村为我乡情况较为特殊的村落,森林砍伐较为严重,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较为突出。子腊地河于2000年发生过较大洪灾,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损失。

(二)经济社会情况

1.行政区划、人口分布

全乡国土面积210km2,辖5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437人。沿河干流两岸农田较多,人口多居于离河较高的区域。

2.耕地面积、产业结构、经济状况

区域内有耕地6000亩,沿河干流两岸农田1000余亩(占全乡农田的20%)。产业结构以生产粮食作物和杂交制种为主。

(三)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994年以来我乡共发生了3次严重的山洪灾害,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造成河道淤塞,沿河两岸洪水泛滥成灾。据统计,共造成2人死亡。

1.典型山洪灾害情况,灾害类型及易发区

1999年“8.21”“8.31”洪灾中,我乡地索村子腊地组、大平地组、毛庄坡组、拉施鲊组倒塌房屋22间,倒房户7户。2002年“8.15”洪灾中,我乡毕叭村大石洞组倒塌房屋33间,倒房户6户,致29人无家可归。

左门乡山洪灾害类型主要为短时强降雨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并伴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恶性现象。山洪易发区为沿岸的低洼地带。

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1)山洪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左门乡位于降雨高值区。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季风气候影响,暴雨形成主要有气旋雨、地形雨和台风雨三大类,多年平均降雨1100mm左右,近几年的山洪灾害都发生在8~10月,且都是由短时强降雨引起。

从地理环境上看,左门乡地处山区,山高箐深,一旦发生山洪,水流汇集快,极易造成洪水泛滥。

地质条件加重山洪灾害。区域内山高坡陡,降水丰富而且较集中,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一遇暴雨,这些泥土便以泥石形式被带到下游河床,淤塞河道,导致洪水漫堤,河道改道,造成损失。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区域内人为破坏地表水土资源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加重山洪灾害;二是区域内现有的骨干水利工程较少,一般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难以抵御洪水的袭击。

(2)山洪灾害产生的特点

一是来势猛,消退快;二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三是灾后恢复治理困难。

(四)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为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损失,近几年来,在姚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方案。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

1.山洪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

一是对漁泡江上游治理,抓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延缓产汇流时间,尽量减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避免淤积下游河道;二是拓宽河床、疏通河道和浆砌石护堤;三是改善了防御山洪的交通条件,完善了通讯设施,近几年共架设桥梁7座,通车公路184.95公里,硬化村组公路64km,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移动通讯覆盖。

2.山洪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

一是制定了左门乡山洪灾害紧急避灾预案。在县防办指导下制定了山洪防御预案,同时对该地区确定了人员、财产转移方案;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区,县国土资源局确定了重点防治区,强化了地质灾害监测,制定了防治措施并明确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二是加强了预警预报。姚安县气象局、国土资源局这几年也加大了设备改造和人才培训力度,预报方法、预报手段和预报精度逐年提高,姚安县气象局在左门乡设立了雨量自动采集点,设自动雨量站1个,简易雨量站9个。三是建立了避灾组织机构,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四是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五是加大了山洪灾害宣传力度,组织培训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山洪灾害能力有所加强。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中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山洪灾害综合治理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近几年来,山区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和愈演愈烈的趋势逐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由于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致使有些地方,山洪一过就忘了痛,照旧在山坡上削坡造土,在河滩开荒造田,并未从思想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有的甚至山洪已经进了家门,还舍不得家中财物,不肯避灾,以致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的投入不足。各级各部门的部分领导认为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线长,来势迅猛,消退迅速,防不胜防,再者资金有限,所以就任其自然,大多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采取实际行动,从而造成了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投入不足的局面。

(3)对山洪灾害规律性研究不够。山洪灾害预报要求有很强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对于某条河流的产流汇流、洪峰流量以及汇流时间等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往的山洪预案往往操作性不强。

4.山洪灾害防御中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道清淤:由于左门乡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近来下游河床又被淤积的砂石抬高,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大为降低。   

水土保持: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坡面治理、沟道治理等搞好左门乡的水土保持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对左门乡咪白么、背可么、恩子碑、地索坪等4处重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护坡固脚,重点监测,采取了填埋山体裂缝,修建排水沟等应急措施。

(五)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按灾害的形式将全乡灾害区域划分为洪水泛滥区及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两大类。濒临子腊地河沿河两岸的地腊地组为洪水泛滥区。漁泡江流域的背可么、恩子碑、咪白么、地索坪为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洪泛区共有79户243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区共179户743人。

按危害程度将灾害易发区划分为警戒区和危险区。根据左门乡山洪灾害隐患排查情况、隐患发展可能性大小、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计算结果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实地调查,将子腊地组79户243人定为洪水泛滥警戒区;将背可么、恩子碑、咪白么、地索坪划定为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域179户743人。

安全区一般地势较高,山坡较缓,地质条件较好,房屋结构相对牢固,受洪水及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影响较小。按相对安全、距离最短、沿途安置的原则,在洪泛区及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附近划定安全区。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左门乡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乡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同时,各村成立以精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县防汛办备查。

(二)职责和分工

左门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左门乡各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1.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河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3.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左门乡人民政府每年汛前以文件形式,明确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三、监测预警

(一)临界雨量的确定

为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按照初步设计规划,参照左门乡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当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左门乡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不同预警级别标准下的各时段的临界雨量值见下表。

 表3-1                                                                                                               预警标准及降雨量划分表

警报等级

1小时以内

3小时以内

6小时以内

警报标志

三级警报

≥30mm

≥50mm

≥150mm

黄色

二级警报

≥50mm

≥90mm

≥180mm

橙色

一级警报

≥80mm

≥120mm

200mm

红色

(二)实时监测

根据《姚安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设计报告》布设相关测报设施并配合做好监测工作。

(三)预报预警

1.预报内容

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2.预警内容

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3.预警启用时机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1)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按照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预警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高音喇叭、报警器、铜锣、口哨等);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6.预警信息处理办法

乡防汛指挥部:(1)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报预警信息后,处理办法:三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乡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乡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乡防指监测组、信息组投入工作,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乡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乡党委书记、乡防指指挥长上岗指挥;乡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通知到村、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2)与县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乡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自行启动预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设法与县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3)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责任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

村防御指挥所:(1)在收到县、乡防汛办信息后,处理办法:三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至村主要干部。村防御工作组指导员、组长及各成员上岗指挥;巡查信息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巡查和信息联系;其他各应急队人员进岗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抢险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巡查信息队加大巡查密度和信息联系,做好人员转移等各项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抢险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2)与县、乡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村自动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四、转移安置

(一)转移安置

1.确定风险图中危险区内的居民为需要转移的人员。

2.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基本在本村范围内转移。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4.制作《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和警示牌

明白卡的发放对象为危险区的居民,每户一张,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填卡。

5.安置方式

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控制在本村范围内,以利于安置人员正常生活和便于指挥。集中安置是指安置在村部或学校,分散安置是采取一对一的安置,每一农户安置户不超过二户。

6.非常情况下应急措施

当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时,启用应急预案,以村组为单位,根据简易观测设备雨量值和水位情况,预警员鸣锣示警,党员干部奔走相告,附近农户相互转告紧急转移到安置点。

(二)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必须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

五、抢险救灾

(一)抢险救灾准备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二)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牲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牲畜尸体。

6.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7.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六、保障措施

(一)汛前检查

汛前,乡防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二)宣传教育及演练

1.宣传

利用标语、宣传册、宣传挂图等形式对流域内居民宣传山洪灾害的有关知识和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张贴山洪灾害防御挂图,每家每户发放宣传手册尤其要加强对紧急转移信号路线,有关注意事项的宣传。

对全乡的山洪灾害指挥系统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和预警人员进行3次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时刻准备打大仗,打苦仗。

全乡重点村竖立警示牌,宣传栏中必备人员转移安置图等内容,每一危险区农户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警钟长鸣。

2.实战演练

以村为单位对全乡5个村相关区域群众进行实战演练,使每位群众清楚自己的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即使在电力、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每年集中进行山洪灾害预警演练1次。

(三)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汛期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各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纪律:

1.乡防指实行24小时值班(6月1日至10月31日),确保通讯畅通。

2.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3.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4.暴雨天气,乡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和村指挥所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5.全乡编制落实水库山塘防汛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6.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山塘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坝制度。

7.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重点防范区居民做到日不入户,夜不入睡。

8.山洪灾害重点防范村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水库山塘防汛和山洪灾害避灾演练。

9.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

10.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四)防汛值班制度

1.汛期(6月1日至10月31日),乡防汛办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熟悉业务,及时处理日常事务。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情紧急时,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

3.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

4.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

5.凡上级领导和防指的指示及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乡防办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上报和下达,不得推诿和拖延。

6.按要求认真完成好各项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落实责任制

1.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

汛前,乡指挥部组织召开由乡镇领导、机关包村干部、行政村党政一把手、重点部位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防汛动员大会,传达落实县防指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具体防汛工作。乡对村、村对重点户签订责任书。

2.“四包、七落实”岗位责任制

(1)“四包”: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

乡领导包村汛前,每个村落实一名乡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

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每个村至少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防汛避险工作;老、幼、病、残、呆傻、孤寡等特殊群体,每人每户都落实一名党员具体负责转移工作。

(2)“七落实”: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雨棚(场所)、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

汛前,每个村、每一户由谁负责,转移到哪儿,怎么走,什么信号、由谁发布都要一一明确,落实到人。遇有情况,确保群众安全有序转移。

乡村均设有永久、半永久、临时性避雨棚和移动帐篷;乡、村及民户签订接洽协议,要求在遇有大到暴雨天气或连续降雨时,接待避险群众。

山洪易发村配发铜锣、口哨、架设高音喇叭。

对无法联系的自然村要求安排1~2名乡机关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

左门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略)

地索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组成人员名单

(略)

毕叭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组成人员名单

(略)

左门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组成人员名单

(略)

苤拉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组成人员名单

(略)

仰拉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所组成人员名单

(略)



仰拉水库防汛应急预案

一、总纲

(一)编制目的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导致水库面临重大险情威胁,影响水库防汛安全,为有效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保证水库安全而预先制定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二)预案编制依据

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小型水库的安全与管理》和《小型水库管理》等。

(三)预案编制原则

水库预案编制原则是: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紧急抢险措施,力保水库工程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二、工程概况

(一)水库流域概况

仰拉水库于1997年9月1日开工,大坝主体工程于1998年7月30日全面完工。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4平方公里,有效灌面1070亩。是一座小(二)型水库,总库容11.75万立方米。

(二)水库工程基本现状

仰拉水库:仰拉水库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于2015年10月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后水库总库容11.75万m3,兴利库容9.86万m3,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流堰、泄洪冲砂涵洞和输水涵管组成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2196.40m,坝顶高程2198m,最大坝高19m,坝顶宽3m,坝顶长49.2m。工程规模为Ⅴ等小(二)型工程,主、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三)水库防洪风险分析

仰拉一旦失事,库区淹没总面积100亩。

(四)预案适用条件

1.水库工程本身发生重大险情;

2.发生地震、地质灾害和危险物品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3.发生超过警戒线水位的险情。

三、应急组织

(一)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

1.设立总指挥部

主要职责:在水库发生险情需作必要疏散时,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统一指挥所涉及的村、组区、单位人员的疏散;向下通报险情,向上上报灾情。

2.下设指挥组

主要职责:按分工的轻重缓急,立即组织人员疏散,进行临时安置;发生险情时及时与乡指挥部联系,报告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3.交通通讯组

主要职责:迅速派出乡相关单位车辆参加抢险;保证通讯畅通。

4.医疗卫生组

主要职责:迅速派出医疗队,认真做好伤员抢救工作,指导灾民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5.治安保卫组

主要职责:负责保卫、交通等正常生活秩序的管理控制;恐怖事件处置;重要目标设施的防火、灭火等。

6.宣传组

主要职责:负责担负制订新闻报道方案,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应对灾害的能力;宣传典型人物和英雄事迹。

7.综合保障队

主要职责:担负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和各种物资的供应,疏散群众的安置、生活保障、慰问等。

(二)信息的传递和报告

1.预警发布范围:水库淹没区。

2.预警发布流程:由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向涉及范围发布预警信息,再由乡向各村居民告知预警信息,乡、村、组干部按照上级指令立即组织村民、职工实施撤离到预定疏散点,并向县防办报告。

同时抢险指挥长,组织指挥抢险队伍实施抢险,并报县防办。

(三)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水库防洪处于应急抢险状态,由水库防洪应急指挥部报请县委、县政府商讨决定之后,签发、下达水库防洪应急工作进入操作实施方案命令。各相关部门接命令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四)抢险队伍

1.专业抢险队伍:由乡政府人员组成技术骨干。

2.群众抢险队伍:主要由水库附近基层民兵组成。

(五)通讯措施

1.水情应急传递。常规水情报表系统发生故障后,由无线通信向有关部门传递水情。

2.抢险指挥通讯。抢险指挥通讯主要通过电讯部门无线通信指挥。

3.应急状态下通讯人员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将险情准确无误地传递到上级领导部门。

(六)救灾防疫

1.救灾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保管人。

2.专业防疫。

(七)宣传报告

水库处于防洪应急抢险所有相关信息的发布权限归“指挥部”。

四、主要应急措施

(一)险情监测和巡视

工程一旦发生险情,应以最快速度准确无误地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同时,对险情派专人进行24小时监测和巡视,并把险情随时上报。

(二)工程应急抢险措施

如果仰拉水库遭遇超过校核算准的洪水,要保水库安全,可在水库右岸,开挖临时溢洪道。

(三)超标准洪水应急抢险

1.溃坝应急逃生方案

水库下游溃坝淹没的人民群众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动下,按逃生方案有序的实现逃生。

2.预警应急通讯措施

水库出现险情,处于应急抢险状态,由“指挥部”通过村、组机构通知出现险情将要危及的范围的广大民众,按“应急抢险预案”进行操作。

在水库出现险情的险工地段,白天悬挂红布条以警示,夜间以红灯警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未经许可闯入,否则后果自负。


左门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乡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对我乡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全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防洪抗旱应急预案》《旱灾损失及抗旱效益计算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区域内防汛抗旱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则。

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3、坚持依法防汛抗旱的原则。

4、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5、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约用水的原则。

6、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单位、村主要干部负责制,坚持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区域协调,属地组织,就地原则。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乡政府防汛抗旱领导小组

乡政府设立抗旱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全乡的防汛抗旱工作,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由王少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1.乡防汛抗旱组织机构(略)

2.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建立全乡防汛抗旱工作制度,组织制定、修订全乡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2)负责全乡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全乡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防汛抗旱减灾措施及灾后处置。

(3)负责组织防汛抗旱物资、抽水设备和制订全乡调水方案。

(4)承担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交办的抗旱应急任务。

3.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乡人武部:负责组织民兵参加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民兵担负临时应急水源的抢修抢建及运水工作。

乡民政办:及时收集、统计评估汛情、干旱情况,负责灾民的救济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负责组织防汛抗灾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

左门派出所:负责防汛抗旱救灾的社会治安、交通指挥和重要设施、关键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社会稳定和交通畅通。

乡财政所:负责防汛抗旱救灾资金的筹集和抗旱资金的使用管理。

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制定防汛抗旱的农业措施,并指导实施农作物、畜牧、家禽养殖等受灾情况统计;负责全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水量调度工作,负责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及蓄水保水,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日常管理。

左门卫生院: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

电信所:确保全乡通讯畅通,优先保障防汛抗旱救灾的通信需要。

此外,供电所负责保障灾区提水的电力供应;各供水点负责生活供水抗旱并实施限量用水,确保生活用水安全、可靠。

4.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乡汛情、旱情监测和防汛抗旱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收集、整理汛情、旱情和灾情信息,供领导决策;负责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负责分配防汛抗旱经费并监督其使用管理情况;负责组织实施防汛抗旱行动、协调等。

(二)各村防汛抗旱领导小组

各村设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在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

(三)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

防汛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严格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村和乡政府有关部门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职责:一是落实防汛抗旱救灾队伍和物资;二是组织防汛抗旱救灾安全大检查,并限期整改存在的隐患;三是落实防汛抗旱预案和救灾方案,分析和掌握各种等级旱情可能造成的灾害状况;四是组织和动员全民防汛抗旱,服从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调动和指挥,积极参加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区损失。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汛情旱情预防和预警信息

1.汛情旱情预防和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水雨情变化、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汛情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及对工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加强对灾害性天气、毗河来水的监测。

3.汛期、干旱期间,各村、有关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及时向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旱情。

(二)预防预警机制

1.准备工作

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做好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常年性的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落实抗旱责任人,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工程准备:大力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毁工程、病险水库、渠道工程、管网工程等进行整治建设,保障工程正常供水。

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抗旱物资,合理配置,以应急需。

2.旱情预警机制

农业干旱

根据干旱出现的不同季节划分为5种:即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农业干旱划分为4级:轻度干旱(Ⅳ级)、中度干旱(Ⅲ级)、严重干旱(Ⅱ级)、特大干旱(Ⅰ级)。以河道来水量与平均值之差为主要指标,作物生长期连续干旱天数和旱期降水量为参考,确定干旱等级。

乡村干旱

乡村干旱划分为三级,轻度干旱(Ⅲ级)、中度干旱(Ⅱ级)、严重干旱(Ⅰ级)。乡村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根据乡村取水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乡村生态缺水采用缺水率作为划分指标,当乡村水源主要为直接从河道取水时,采用河(渠)道来水量与平均值之差作为划分指标,当乡村主要采用地下水供水时,采用乡村人口用水困难率作为划分指标。

干旱等级评估

局部干旱:某一类型的干旱面积占一个乡境内耕地面积的35%以上,即为局部干旱。

全乡旱:某一类型的干旱受旱乡占全乡数的20%以上,即为全乡旱。

防汛抗旱预案

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应编制防汛抗旱预案,以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灾害。

防汛抗旱预案需由乡政府审批后,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凡经审批备案的预案,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保证顺利实施。

预警级别

乡领导小组要在掌握水(雨)情变化、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乡村供水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干旱的成因和特点,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正确判断干旱发生等级,及时向旱区发出干旱预警信号。干旱预警分为4组,即Ⅳ级干旱预警、Ⅲ干旱预警、Ⅱ干旱预警、Ⅰ干旱预警,分别对应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

四、应急响应

旱情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按照各时段的旱情旱灾变化程度,结合我乡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及水源、水工程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汛抗旱对策,确保我乡防汛抗旱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Ⅰ级应急响应

响应条件:达到特大干旱标准,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在应用二级防汛抗旱预案的基础上,启动一级预案。在县级防汛抗旱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组织。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每天将汛情、旱情、防汛抗旱动态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进展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报县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Ⅱ级应急响应

响应条件:达到严重干旱标准,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在启动三级抗旱预案的基础上,启动二级抗旱预案。在县级抗旱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乡抗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组织。乡抗旱领导小组每天将旱情、抗旱动态报县抗旱指挥部,县抗旱指挥部根据进展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三)Ⅲ级应急响应

响应条件:达到中度干旱标准,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在启动四级抗旱预案的基础上,启动三级抗旱预案。在县级抗旱机构的指导下,由乡抗旱领导小组具体组织以本区域为主的抗旱工作。乡抗旱领导小组每3天将旱情、抗旱动态报县抗旱指挥部,县抗旱指挥部根据旱情进展情况提出抗旱指导意见。

(四)Ⅳ级应急响应

响应条件:达到轻度干旱标准,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响应行动:在县级抗防汛旱机构的指导下,由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以受灾群众为主的就地防旱抗旱。乡抗旱领导小组每1天将旱情、抗旱动态报县抗旱指挥部,县抗旱指挥部根据旱情进展情况提出抗旱指导意见。

(五)信息报送及处理

旱情、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管理,同级共享。各村、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收集整理,研究本辖区旱情、灾情信息,经有关部门会商,及时提出旱灾程度及抗旱措施。

旱情、旱灾及抗旱救灾信息由乡抗旱领导小组审核,并按规定发布。

抗旱救灾的新闻发布和报道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指挥与调度

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是抗旱的调度指挥机关。旱灾发生时,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预案组织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及时处理抗旱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化解抗旱矛盾,协调防汛抗旱纠纷,维持防汛抗旱治安秩序。

当发生特大、严重干旱时,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下,经批准后可实施跨乡调水和调动抗旱抽水设备,必要时可向社会征调防汛抗旱物资,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七)防汛抗旱应急相应措施

1.水源措施

防汛抗旱工作的重点是挖掘水资源和水源优化配置,为抗御特大干旱做好准备,挖掘水源要正确处理好防汛与抗旱的关系。不同时段,既要考虑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又要根据工程安全状况、天气变化、雨情、水情,确保水工程安全。全乡所有能正常运行的水库,要根据工程安全状况、天气变化、雨情水情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最佳科学调度方案,变泄为蓄,合理多蓄,尽量少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做好非灌溉时期塘、库、埝、池、田的蓄水,充分发挥调蓄功能,增加可利用水量。

2.农业措施

抗御干旱灾害必须要有相应的农业措施,改变农作物品种单一的格局,避免用水的高度集中,在半干旱地区要及时推广节水保水型的耕作技术,如旱地育秧、免耕栽插、半干旱式水稻栽培技术等。旱情严重时,改种旱作物。农业部门在安排土地利用作物种类、品种结构、耕作技术、栽培技术时,要以可能供给水量为出发点,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

3.分组防汛抗旱应急措施

Ⅰ级抗旱应急措施

工作方针:全乡全面抗旱救灾,要优先保证乡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和重点行业用水。

应对措施:召开抗旱工作会,发出抗旱救灾工作通知,提出抗旱救灾方案,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并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县抗旱指挥部。要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深入灾区,调查受灾程度,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抗旱救灾。要按照乡抗旱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分工,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

Ⅱ级抗旱应急措施

工作方针:乡村全面抗旱,水源统筹安排,确保乡村生活供水和重点行业用水。

应对措施:召开会议,发出抗旱减灾紧急通知,全面安排抗旱减灾工作;派出抗旱工作组,督促指导全乡各村抗旱工作;乡抗旱成员单位按照抗旱职责,检查指导本系统抗旱减灾措施落实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灾情,争取抗旱经费。

Ⅲ级抗旱应急措施

工作方针:乡村抗旱统筹安排,全面主动抗旱,减少干旱灾害损失。

应对措施:乡抗旱领导小组召开抗旱工作会,发出抗旱紧急通知,提出抗旱对策,派出抗旱工作组,指导抗旱工作;县抗旱指挥部加强对受灾地区抗旱工作的指导。

Ⅳ级抗旱应急措施

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确保乡村经济发展。

应对措施:发生干旱要充分分析水文、气象等信息,提出抗旱措施;按水务局发出的抗旱工作通知,部署抗旱工作。

轻度旱情发生时,对渠道加强管理,做到有计划供水,旱片属水区要因地制宜,错峰用水。要加强水库、塘、埝、池等蓄水工程的管理,做到早提早引、蓄积水量,引导农民走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之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并积极推广旱作物农业新技术。

(八)安全防汛防抗和医疗救护

在防汛抗旱救灾中,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人员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消毒药品,防止水源污染,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旱灾发生区域内的村要组织好医疗卫生站,加强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落实各项防病措施。

(九)救灾、慰问和派遣工作组

全乡救灾工作由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村、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旱情发生后,乡政府派出慰问或工作组赴受旱区慰问和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十)应急结束

当干旱地区发生较大范围的降水过程,旱情得到缓解,水源状况得到改善,低于受旱标准,全乡大规模抗旱行动基本结束后,受旱区域的抗旱机构应向社会宣布抗旱期结束。

五、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电信所要依法保障抗旱信息优先畅通,保障气象、水文、灾情信息的及时传递。

(二)防汛抗旱队伍建设与抗旱资金、物资保障

乡政府应安排必需的防汛抗旱经费,保障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分级原则储备好必要的抗旱机具、维修配件、抽水设备等抗旱物资,对防汛抗旱物资的管理要建章立制,远程管理。必要时也可向社会公开征收各种防汛抗旱物资。

(三)交通运输和治安保障

左门派出所要保障防汛抗旱救灾交通运输畅通,防汛抗旱救灾车辆在全乡范围内优先通行。负责做好防汛抗旱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灾救灾的行动,保障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后期处置

(一)防汛抗旱效果评价

全乡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在防汛抗旱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本级防汛抗旱工作,对防汛抗旱进行效果评价,积累经验,寻找不足,完善预案,并报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

特大、严重旱灾灾情解除后,受旱村和乡级有关部门要及时对灾害损失、灾区急需救援支持事项进行认真核实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发生特大、严重旱灾的村,在对灾害进行初步评估后,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尽快研究制定对口帮扶救灾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同时根据受灾损失程度,在大力抗灾自救的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募捐活动,吸纳社会资金救灾。

对抗旱期间发生的水利设施损坏和设备要及时予以修复,对应急设置的临时工程设施予以清除,加固恢复,对防汛抗旱物资的消耗及时予以补充。

七、附则

(一)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乡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对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给予处罚。

(二)预案实施时间

本防汛抗旱预案自乡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