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政策文件   > >  政策解读
关于《栋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3年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意见》的政策解读
来源: 姚安县栋川镇人民政府 | 访问量:14530 | 发布时间: 2023/4/20 10:10:50

2023年4月19日,栋川镇人民政府印发了《栋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3年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大春农业生产是全镇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大春农业生产工作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抓好2023年大春农业生产,结合全镇农业发展实际,印发了《栋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3年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意见》,是指导各村农业生产的纲领性文件。

二、《意见》出台的目的和意义

《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聚焦县委“一城两业三区”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按照“稳面积、攻单产、调结构、提品质、抓特色、促增收”的大春生产发展思路,突出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打造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实现栋川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意见》明确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大春粮食生产目标

全镇计划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4万亩,产量20751吨。其中:水稻11000亩、产量6072吨,玉米31500亩、产量14490吨,杂粮900亩(其中大豆700亩)、产量189吨。

(二)大春经作生产目标

全镇计划大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800亩、产值6641万元,其中:蔬菜11600亩(含山药2000亩)、产值5540万元,魔芋950亩、产值1045万元,秋收油料200亩、产值26万元,其它经济作物50亩、产值30万元。

(三)晚秋生产计划目标

全镇计划晚秋作物种植面积44500亩,产值8964万元,其中:计划晚秋粮食7700亩、产量1360吨、产值455万元,计划晚秋经济作物36800亩、产量38440吨、产值8894万元。

(四)粮油生产底线指标

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6950亩、产量30910吨,其中大春水稻种植11000亩,大豆播种面积7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水稻旱种面积200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200亩,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8000亩。

四、《意见》明确了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工作重点

(一)紧盯“粮袋子”“油瓶子”,稳定提升粮油播种面积

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一是稳定稻谷播种面积。凡是有水源保障的田块都要有计划地组织落实水稻种植,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稻谷播种面积稳定在11000亩以上,筑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以示范样板为引领,全镇举办200亩以上规模化连片示范样板5片,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二是提升大豆种植水平,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确保大豆播种面积达到700亩,其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调优玉米、马铃薯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原则,稳定籽粒玉米面积,增加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面积,确保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31500亩以上。以市场需求和增粮增收为目标,探索冬春马铃薯与夏秋马铃薯错峰发展生产格局,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抓油葵、胡麻等春夏播油料作物生产,全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18200亩以上。

(二)编牢“花篮子”“菜篮子”,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不断夯实栋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推进花卉产业示范创建。全力打造“世界花卉看云南,云南好花在姚安”的中国花卉之乡,加快推进姚安国际花卉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千亩现代精品花卉产业园建设,突出品种研发和品牌培育,紧盯“十大名花”,加大优质花卉企业招引力度,确保花卉面积有所突破。二是推进有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为核心,突出冬春青花、白花种植,夏秋叶菜种植,晚秋豌豆套种,大春蔬菜种植11600亩,全年蔬菜种植达48400亩(含复种),绿色有机蔬菜达4万亩以上。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特色水果、魔芋、山药稳步发展。进一步优化水果产业结构和布局,分批次向符合发展区域山地转移,持续推进水果上山。充分利用山区自然生态优势,重点发展“林果+魔芋”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山药、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全年魔芋种植达950亩,山药种植达2000亩。四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五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引导农户在蜻蛉河流域两岸种植水稻等生态保育型农作物,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良种”“良法”配套,抓实农业科技推广

聚焦稻谷、玉米、马铃薯、蔬菜、魔芋等主要粮经作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切实提高单产水平。一是抓实“良种”推广。水稻以楚粳48号、50、54号等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丽粳系列,玉米以水金玉6号、北玉1521、垦丰670、云良1号、罗单566、宝玉9号,其他作物为云薯302、合作88、青薯9号、“楚魔花1、2号”等品种为引领,建立分作物、分层次的良种示范、良种推广基地,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良种繁育和良种推广,提高主要粮经作物良种应用水平。2023年重点依托主要育种企业探索粮食、蔬菜、花卉、水果、魔芋等繁育种基地建设,在玉米良种繁育和花卉种苗繁育等“种子端”方面取得突破,推进种业振兴。二是抓实“良法”配套推广。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等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科技增粮水平。推广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水稻氮肥后施技术、玉米覆膜栽培、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烟后食米豌豆套种等技术,推进粮经生产提质发展。三是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集成示范推广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亩均农药、化肥施用量比上年递减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以及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四是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强化机械收获、储运等环节减损技术应用,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及粮食生产环节减损。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创新农机综合服务机制,大力开展水稻机插育秧、机械化插秧、稻谷烘干作业等服务。大力推广发芽率高、适宜机收、易储存等优良品种,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合理确定用种量,推广专业化收获机具,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2023年推广水稻机插秧1800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五是进一步优化耕种模式。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大力推广“烟—稻”隔年轮作,稻渔综合种养,“菜-稻-菜”“豆-稻-菜”“烟(玉米)-豌豆-菜”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建设”“保护”并重,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

加大高标准农田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以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补充耕地三年攻坚行动。二是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把控农用地审批和批后监管工作,防止改变用途。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农田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要求,健全管护运行机制。要将耕地保护任务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机制,严守耕地红线。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审查和分析防范制度,总结“小田并大田”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跟踪监测耕地撂荒情况,统筹利用撂荒地、冬闲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大耕地执法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三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支持粪肥还田,扶持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明显减少化肥使用量。抓好水旱轮作、豆科轮作,切实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连作障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预警”“防治”发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健全基层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毫不放松抓好农业防灾减灾。一是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水稻“两迁”害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防治,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做好监测预警,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开展防治,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二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要沟通会商,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制定完善技术预案。分作物、分灾种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措施,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三是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各村居委会及镇相关职能站所要依据各自职能职责做好救灾物资储备,支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六)突出“收益”“特色”,超前谋划晚秋生产

晚秋生产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事关全镇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一是以收益为导向谋划晚秋生产。各村居委会要结合本地气候地理特征及优势传统种植品种,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余肥、光照充足等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前谋划好晚秋生产,提升晚秋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空间,做好产销对接和品牌打造,确保晚秋作物生产品种适销对路,产生效益。二是突出特色抓实晚秋生产。要充分发动群众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开展套种为主晚秋生产,增加群众一茬收入。重点抓好烤烟田、玉米地以食米豌豆为主的蔬菜套种和烟后玉米套种示范,兼顾青花菜、白花菜、秋蚕豆、秋玉米、秋马铃薯、秋荞等粮经作物种植,促进群众增收。2023年,全镇晚秋计划种植面积44500亩,其中粮食面积7700亩、经作面积36800亩,实现产值8964万元。

五、《意见》落实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生产责任

各村居委会及镇级相关中心站所要充分认识大春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夯实三农“压舱石”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及早做好面积规划,层层分解大春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把粮食生产面积等大春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到地块。要把握农业生产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确保种植面积和科技措施落实到位,力争在最佳节令实现作物满栽满插,严禁土地撂荒。

(二)抓实春耕备耕,保障春耕生产

各村居委会及镇级相关中心站所要组织、引导农资经营企业适时调供、贮备好农资,切实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购销工作。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强执法巡查力度,确保农资质量价格稳定,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要组织发动植保、农机、育秧育苗等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广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指导农户生产。

(三)落实惠农政策,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

各村居委会及镇级相关中心站所要围绕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精准落实中央和省州县扶农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加强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巩固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险种参保率,提升粮油生产抗风险能力。

(四)严格督查考核,高质量完成大春生产任务

镇人民政府将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评。各村居委会及镇级相关中心站所要制定大春生产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严格督查考核。要加强统计监测,开展农情调度分析,将生产进度具体化、数字化,科学分析研判,动态监测推进。在大春生产的关键阶段,镇人民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到生产一线检查督促,定期对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情况,总结典型经验,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大春生产目标任务。





原文:栋川镇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23年大春农业生产的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