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是群众文化馆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一、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推出针对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走进群众生活的相关政策,从政策上支持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开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步伐有效加快,群众文艺创作热情得到高涨,涌现出大量的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出现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的文化创作者。这些群众文艺作品的产生,是广大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也说明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民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意义上的提升。大量体现基层群众生活,贴近百姓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把百姓关心的、百姓喜闻乐见的,百姓所熟悉的生活、关心的事情搬上了艺术的殿堂,老百姓的艺术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赞赏以及空前力度的肯定和支持。这也是对广大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不断努力的充分肯定与鼓励,对于今后全民艺术普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否认的,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还是隐现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群众文艺创作数量多,精品少。就笔者的工作经历来说,姚安县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原创作品征集中,每次收到的作品数量很大,但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精品数量不多。在文化馆系统能够涉及范围内的艺术作品门类中,作品普遍存在着简单模仿,或者是对成熟作品的抄袭乃至改编的现象,反映出一个普遍的问题,巨大的社会潜在能量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
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流于形式,忽略应用功能。这种现象的出现,集中表现出有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表现自我的浮华心态,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有的文化普及方式贪图新、奇、怪而缺乏基本的艺术底蕴,纯粹以自我感觉来服务群众,缺乏社会效益应有的公心。
二、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比历史更普遍,更真实。”艺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人们在映照理想中的生活而产生的。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笔者认为,必须具备自身素质,全面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紧跟社会发展,开展多元、高效、创新的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那么,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应该如何开展呢?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活动的展开都要以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密切联系群众,在文艺分类中有一己专长。要想有群众文艺精品出现,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创作、辅导队伍。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专业知识过硬,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通过各种活动的作品征集和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从中选拔出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水平,有一定思想深度,有为群众文化事业做奉献的文艺创作人员,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众文化创作班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深入挖掘题材,针对不同时期的专项任务,进行创作、辅导,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中的一些作品进行点评、研讨。通过集体力量,使群众文艺创作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以保证。从基层走出来的群众艺术创作群体,本身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代表性,对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满足群众需求。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文化馆要结合基层文化场所的活动要求,以及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共建活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文化馆的阵地和服务对象延伸到基层社区和村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了解基层广大群众的思想,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学习艺术文化的需求。直接开展新时代崭新的文艺活动可能会导致有的群众接受程度不高,不能理解新的文艺活动的开展意义,所以,要在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中创新活动模式和内容,争取每个活动都不一样,从而增强作品的纵深度和新鲜感,再逐步引入新的时代文化。这种由传统文化过渡到新时代文化的活动模式,能让群众提高参与兴趣的同时,增自身的时代、思想意识。
以多元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群众文艺创作队伍的全民艺术普及作用。从基层和群众中选拔出来的群众艺术创作队伍,本身就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几乎都是当地的文化艺术骨干,这些人员的创作水平提高,可以充分带动周边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培养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培养一群人,带动整个地区,对地区的文化艺术创作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可以更加直接的体现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实践活动,如果仅仅以文化馆工作人员为中心,是不能给人民群众做到大范围的文化普及的,我们可以分析、思考多元化的普及方式。文化馆要紧跟信息时代潮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具有文化馆自身特色的网络空间,将馆内的群众文艺作品、文艺演出视频等现场直播或上传网络空间供群众欣赏观看,也可以将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在云媒体上进行宣传。同时,在人民群众中发动志愿者,协助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提高群众对文化普及活动的参与度和自觉性,增强文化普及效果。事实证明,这样的多元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了群众文艺创作队伍的全民艺术普及作用,既能节省资源,又能节省时间,还能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树立精品意识。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必须深挖题材,树立精品意识,提高作品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服务姚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送戏下乡巡回演出中,赵章才创作了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的彝剧小戏《彝山情》,每场演出,观众火爆,都反映该戏剧演的就是自己身边甚至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非常亲切、感人,又不乏幽默,有的群众连看两三场还觉得回味无穷。姚安县农民戏剧协会根据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彝族歌舞《脱贫致富谢党恩》,历经两个月的联排和演职人员的精心打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次巡回演出,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弘扬了社会新风尚,还入选了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云南少数民族戏剧展演优秀剧目。
三、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群众文艺创作必须能够体现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己任,想百姓所想,提供群众所需。把人民群众身边的事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扬出去,用文艺的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在宣传群众的同时,提高群众的艺术审美能力,起到全民艺术普及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是群众文艺创作的土壤。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信心,提升群众的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比如,创作乡村文化墙,结合乡村主干道两侧的住房墙壁、人流密集的广场、活动室等地方,将民风民俗、传统美德、科学知识、国家政策方针等内容,以图画、绘画、漫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这样的作品创作,普及了艺术审美,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姚安县各乡镇、村组每年都结合春节、龙华会、开街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节庆活动,有益于重塑乡村集体人格,增强乡村集体荣誉感,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激发乡村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当今时代,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开展艺术活动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党和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拨出专项经费组织社区、村组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等。不难发现,自从文化艺术融入人们生活后,邻里乡亲之间很少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人们开始团结起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进行文艺作品创作和自发宣传,并致力于让自己的成果走出家门、走出社区,甚至走出省外、走出国门,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让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变得有序规范,积极有效地繁荣文化,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开展全面艺术普及,提高群众文艺创作品质,是新时代赋予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提升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是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关键。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作活力,用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回馈社会。(管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