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县情
弥兴镇
来源: 弥兴镇人民政府 | 访问量:183180 | 更新时间: 2022/3/28 9:38:02

【地理位置】弥兴镇位于楚雄州姚安县西南部,地处两州(楚雄州、大理州)三县(姚安县、南华县、祥云县)交界地,是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姚安的第二大坝子,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地处北纬101°31′,东经135°55′,平均海拔1965米,年平均气温14.8°C,常年降雨量660毫米,总耕地面积16923亩(其中:水田13548亩,旱地3375亩)。林地200332.5亩,森林覆盖率43%;水面面积3560亩;荒山荒地37872.5亩,其他面积15068.73亩;坝区占31.46%,山区占68.54%。猫猫关梁子和大风丫口雄踞西南,地势南高北低,平缓而降,形成无数丘陵及弥兴、大苴、小苴坪坝,广大铁路穿境而过,是一个彝汉杂居典型的山区生态农业镇。

弥兴原为“弥溪”,早年为沼泽地带,芦苇丛生,山脉纵横,溪水丰富而得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日益稠密,沼泽改造为良田,蛮荒开通了驿道,马帮流通了商贸,故改“弥溪”为“弥兴”,取兴旺发达之意。

弥兴多山,山峦纵横交错,山中盛产松茸、鸡枞、牛肝菌、木耳、松毛菌等珍稀名贵野生菌;圆鹤山、胜丰山因山有寺,因寺传名;弥兴多水,溪流遍布山间,有“水源之乡”的美称。弥兴河逶迤多姿引溪携流穿镜而过,大水库连接小水库散珠碧玉般赏心悦目;弥兴多坝,坝子虽小但田园风光无限;弥兴多街,十里必有一街。历史上,弥兴地处重要的商旅驿道,人流涌动,马帮穿梭,沿途街市较多,弥兴街、朱街、大苴析、小苴街,直至今祥云县的普棚镇,可谓“十里一街”,十分罕见;弥兴多路,县乡村道及铁道四通八达。弥兴群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花灯、彝剧、洞经音乐表演遍布乡村各地。真可谓:古道重镇雄风依然,山水田园景致不减。

弥兴镇属内陆低纬度高原北亚热带干燥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光能利用潜力大;雨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候、北部湾东南暖湿气候和亚热带低纬气候系统影响,干湿季分明。
弥兴镇森林资源丰富,林地以云南松、华山松、旱东瓜、秋木、栎树、紫荆、扁柏、中国梧桐等为主,兼有杂木林、果林,多为薪炭林。

【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弥兴镇,1950年为弥兴区,1958年县并大姚为弥兴公社,1961年复县仍为弥兴公社,1962年复改区,1966年复改公社,1983年又为弥兴区,1988年撤区设乡为弥兴乡,2002年12月撤乡设镇为弥兴镇。辖弥兴、上屯、官庄、朱街、大村、大苴、小苴、红梅8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08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经历过1949年9月24日弥兴战斗,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之一。

历史上,弥兴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上,是西进大理主要的商旅驿道。民国县志记载:从县城西南行,翻越金龟山,经九转弯、小龙箐达弥兴街;再西行,经小苴街,过老虎关坡,经打金庄、水桥河、普昌河至祥云县普棚街,与当时的滇西官道及滇缅公路会合。有关这条古道记载,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走过,有关弥兴的山川风物在《徐霞客游记》中多有描述。历代一些文化名流也为弥兴留下一些诗句:九月弥溪路,深秋雨不停,人家迷洞口,江树暗沙汀—说的是秋雨中弥兴的浪漫景致:烟雨、江树、沙汀、人家;车书自昔通南国,声教而今讫远天—因弥兴古道的久远带来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的发达,因文化的发达让弥兴声名远播。可见,古道于弥兴而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行政区划】弥兴镇辖弥兴、官庄、大村、上屯、朱街、小苴、大苴、红梅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其中:弥兴村辖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官庄村辖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上屯村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大村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红梅村辖20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朱街村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大苴村辖22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小苴村辖25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行政区域面积181.34平方公里,坝区占31.46%,山区占68.54%, 是一个彝汉杂居典型的山区半山区生态农业镇。

【人口民族】2021年末,全镇共有总人口7352户20458人,其中:男10628人,女9830人,彝族人口5098人,占总人口的24.91%,是一个汉、彝混居的民族镇。

【经济状况】2021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2101.71万元,增长11.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3967.77万元,增长1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63.64元,增长23.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41万元,增长22.8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000万元,增长41.75%。

【自然资源】(一)坝区土地平壤,被称为姚安第二大坝子。弥兴镇政府所在的坝区称为弥兴坝子,弥兴坝子接壤弥兴、官庄、大村、上屯4个村委会,有国土面积10.27平方公里,有耕地11806.8亩,坝子周边有许多低矮丘陵土地,面积约1.5万亩。弥兴坝子海拔1930米,年平均气温15.8°C,常年降雨量660毫米,集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于一体,适宜种植烤烟、蚕桑、水稻、水果、蔬菜,是弥兴镇农业兴旺、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被称为姚安第二大坝子。


魔芋种植

(二)水利资源充沛,被誉为“姚安水利博物馆”。弥兴镇属于渔泡江流域,古称“弥溪”,意为水草丰茂的地方。镇内有2件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3件小(二)型水库,173件小坝塘,2800件水池(窖),总库容量4061.87万立方米。正常年景除保证弥兴镇生产生活用水外,可调输约2000万立方米蓄水供姚安坝子灌溉,被誉为“姚安水利博物馆”。

【科教文卫】全镇辖区1所初中,8所完小,1所民办幼儿园,7所公办村级幼儿园,共开班69个(初中9个,小学49个,幼儿园11个),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83人(其中初中318人,小学731人,幼儿园334人),弥兴镇积极采取召开家长座谈会、入户宣传教育、粘贴发放政策宣传单等形式,有效的保障了每个适龄学生有学可上,确保中小学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全镇辖区内共有一座中心卫生院,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共有临床医生12人、乡村医生22人,床位26张,达到了每千人口需不少于1.2张床位的要求;全镇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工作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彝医药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严格落实精准防控常态化差异化防控要求,全方位推广应用“健康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新冠肺炎病例“零确诊”;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脱贫攻坚】2021年末,全镇已脱贫人口1167户4350人;共有“三类”人员116户29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66户167人,边缘易致贫户46户10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9人),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风险38户121人,未消除风78户16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5户90人,边缘易致贫户29户6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4户19人),占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的6%(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08户3157人)。其中:2014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412人,2015年脱贫
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户406人,2016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户753人,2017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2户2440人,2018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户8人,2019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户112人;2020年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户222人。

【产业发展】2019年镇党委政府确立“一园三区”产业发展思路,即以弥兴坝子为核心示范园,辐射带动全镇发展1万亩有机蔬菜种植区,1万亩优质蚕桑种植区,1万头生态肉牛养殖区。按照“一年成规模、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思路,于2019年起步创建,到2022年建成,实现园区蔬菜、蚕桑、肉牛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1.打造弥兴坝子核心示范园。突出10.27平方公里的弥兴坝子集镇功能、11806.8亩肥沃农田和水电路设施配套等优势,集中规划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万亩核心示范园区。“一中心”:围绕弥兴镇集镇建设区,修规22亩左右建设用地,建设1个集农产品收购、储存、初级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一条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发布、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两基地”:在弥兴坝子中心区域按照有田间硬化路、有地下供水管道、有高效节水喷滴灌设施、有田间生产用电端口、有农作物秸秆回收沤粪池“五有标准”,集中打造5000亩标准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在坝子周围缓坡地带规划5000亩优质蚕桑种植基地。2.打造“3个1万”产业区。在弥兴、大苴、小苴三个坝子和朱街村规划打造1万亩有机蔬菜种植区,在大村、上屯、官庄3个村的缓坡地带规划打造1万亩优质蚕桑种植区,以红梅村为主体辐射全镇范围的村山区村组规划打造1万头生态肉牛养殖区。3.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根据8个村产业基础现状和地域差异条件,将弥兴、大苴、小苴、朱街4个村打造为蔬菜专业村,将大村、上屯、官庄3个村打造为蚕桑专业村,将红梅村打造为肉牛专业村,为有机农业示范园创建打牢产业支撑基础。4.培育新主体,打造特色品牌。到2022年,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5个以上种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创建5个以上专业示范社,发展100户以上种养大户,获得5个以上“三品一标”认证。

【节日习俗】(一)大苴圆鹤山松花会:农历正月初八,大苴人民利用春闲,全家出门到圆鹤山飞来寺踏青野炊,融大自然于一体,相邻南华县、祥云县群众都集中到飞来寺祭拜祈福,场面空前热闹,是两州三县乡邻联络感情之盛会。

(二)下屯龙泉寺: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兴人民最隆重的盛会,那天四方八邻的人们都尽聚下屯龙泉寺,到寺里烧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三)赶秋会:每年立秋,是弥兴镇小苴村人民盛大的传统赶秋会。那天,远乡近邻的朋友,男女老少聚集在小苴与大河口相接壤的大石头丫巴,踏歌起舞,共庆节日保佑清吉平安。

(四)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又叫彝族年,这天彝族同胞杀羊,祭献祖先,祭土主(地谷祭),相互宴请,晚饭结束后,竖起四米高大火把,共祝五谷丰登、太平盛世。

(五)倮倮祭天(也叫毛驴灯会):上屯石官村每年到农历九月二十,全村男女老少聚集村后大树下,跳歌起舞,晚饭结束后,由领头带领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驱赶邪魔。传说有上屯石官村“三年不跳毛驴灯,猪死马遭瘟”的说法。每逢传统节日,赶街集会,嫁娶乔迁等喜庆活动,彝族同胞们都要穿戴自家绣制的民族服饰,欢聚在一起,弹起三弦、吹起笛子、跳起“左脚”。弥兴镇自古乡邻两州三县交界地,每当彝人跳左脚时,其他民族也会和拍而上,欢歌起舞,共同表达内心的喜悦和美好的愿望。

【民族服饰】我镇彝族服饰与州内各县相似。女上装花饰繁多,色彩艳丽,图案以云纹和马樱花一类的花卉为主,多装饰在上衣的胸前、盘肩等特定部位,工艺以镶补、平绣为普遍。妇女头饰大体可分为包帕、缠头、戴绣花帽三类;男子服饰日趋汉化和时装化,但仍有少数披羊皮褂、着麻布衣的习俗。

【节庆街市】全镇现有弥兴、小苴、大苴三个集市,每月共21个街天。弥兴街:每逢农历“一”、“四”“七”赶集,即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七、十七、二十七。大苴街:每逢农历“二”、“八”赶集,即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二,初八、十八、二十八。小苴街:每逢农历“五”、“九”赶集,即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初九、十九、二十九。每逢街天,行人络绎不绝,极大促进了商品贸易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