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县情
弥兴镇
来源: 弥兴镇人民政府 | 访问量:1128 | 更新时间: 2025/3/12 17:42:00

【地理位置】弥兴镇位于楚雄州姚安县西南部,地处两州(楚雄州、大理州)三县(姚安县、南华县、祥云县)交界地,是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姚安的第二大坝子,弥兴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地处北纬101°31′,东经135°55′,平均海拔1965米,年平均气温14.8°C,常年降雨量660毫米,总耕地面积16923亩(其中:水田13548亩,旱地3375亩)。林地19.7632万亩,森林覆盖率56.48%;水面面积3560亩;荒山荒地37872.5亩,其他面积15068.73亩;坝区占12.69%,山区占81.31%。猫猫关梁子和大风丫口雄踞西南,地势南高北低,平缓而降,形成无数丘陵及弥兴、大苴、小苴坪坝,广大铁路穿境而过,是一个彝汉杂居典型的山区生态农业镇。

弥兴原为“弥溪”,早年为沼泽地带,芦苇丛生,山脉纵横,溪水丰富而得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日益稠密,沼泽改造为良田,蛮荒开通了驿道,马帮流通了商贸,故改“弥溪”为“弥兴”,取兴旺发达之意。

弥兴多山,山峦纵横交错,山中盛产松茸、鸡枞、牛肝菌、木耳、松毛菌等珍稀名贵野生菌;圆鹤山、胜丰山因山有寺,因寺传名;弥兴多水,溪流遍布山间,有“水源之乡”的美称。弥兴河逶迤多姿引溪携流穿境而过,大水库连接小水库散珠碧玉般赏心悦目;弥兴多坝,坝子虽小但田园风光无限;弥兴多街,十里必有一街。历史上,弥兴地处重要的商旅驿道,人流涌动,马帮穿梭,沿途街市较多,弥兴街、朱街、大苴村、小苴街,直至今祥云县的普棚镇,可谓“十里一街”,十分罕见;弥兴多路,县乡村道及铁道四通八达。弥兴群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花灯、彝剧表演遍布乡村各地。

弥兴镇属内陆低纬度高原北亚热带干燥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光能利用潜力大;雨季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候、北部湾东南暖湿气候和亚热带低纬气候系统影响,干湿季分明。

弥兴镇森林资源丰富,林地以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秋木、栎树、紫荆、扁柏、中国梧桐等为主,兼有杂木林、果林,多为薪炭林。

【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前为弥兴镇,1950年为弥兴区,1958年县并大姚为弥兴公社,1961年复县仍为弥兴公社,1962年复改区,1966年复改公社,1983年又为弥兴区,1988年撤区设乡为弥兴乡,2002年12月撤乡设镇为弥兴镇。经历过1949年9月24日弥兴战斗,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革命老区之一。

历史上,弥兴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上,是西进大理主要的商旅驿道。民国县志记载:从县城西南行,翻越金龟山,经九转弯、小龙箐达弥兴街;再西行,经小苴街,过老虎关坡,经打金庄、水桥河、普昌河至祥云县普棚街,与当时的滇西官道及滇缅公路会合。有关这条古道记载,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走过,有关弥兴的山川风物在《徐霞客游记》中多有描述。历代一些文化名流也为弥兴留下一些诗句:九月弥溪路,深秋雨不停,人家迷洞口,江树暗沙汀—说的是秋雨中弥兴的浪漫景致:烟雨、江树、沙汀、人家;车书自昔通南国,声教而今讫远天—因弥兴古道的久远带来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的发达,因文化的发达让弥兴声名远播。可见,古道于弥兴而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行政区划】弥兴镇辖弥兴、官庄、大村、上屯、朱街、小苴、大苴、红梅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其中:弥兴村辖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官庄村辖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上屯村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大村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红梅村辖20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朱街村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大苴村辖22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小苴村辖25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行政区域面积182.48平方公里,坝区占12.69%,山区占81.31%,是一个彝汉杂居典型的山区半山区生态农业镇。

【人口民族】截至2024年末,全镇共有总人口7124户20118人,其中:男10435人,女9683人,彝族人口5156人,占总人口的25.63%,是一个汉、彝混居的民族乡镇。

【经济状况】2024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74540.13万元,同比增长7.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31万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41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4万元,财政总支出2085.43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238.62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23.28元,同比增长15%;争取上级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323.6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底,全镇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527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84户、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543个。

【自然资源】(一)坝区土地平坦,被称为姚安第二大坝子。弥兴镇政府所在的坝区称为弥兴坝子,弥兴坝子接壤弥兴、官庄、大村、上屯4个村委会,有国土面积10.27平方公里,有耕地11806.8亩,坝子周边有许多低矮丘陵土地,面积约1.5万亩。弥兴坝子海拔1930米,年平均气温15.8°C,常年降雨量660毫米,集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于一体,适宜种植烤烟、蚕桑、水稻、水果、蔬菜,是弥兴镇农业兴旺、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被称为姚安第二大坝子。

(二)水利资源充沛,被誉为“姚安水利博物馆”。弥兴镇属于渔泡江流域,古称“弥溪”,意为水草丰茂的地方。镇内有2件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2件小(二)型水库,171件小坝塘,2800件水池(窖),总库容量4050.87万立方米。正常年景除保证弥兴镇生产生活用水外,可调输约2000万立方米蓄水供姚安坝子灌溉,被誉为“姚安水利博物馆”。

【科教文卫】全镇辖区1所初中,7所完小,8所公办村级幼儿园,共开班62个(初中6个,小学43个,幼儿园13个),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161人(其中初中202人,小学695人,幼儿园264人),全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普高指标完成率达96%。镇政府牵头举办捐资助学活动弘扬爱心、树立榜样,推动全镇教育工作更上新台阶,弥兴镇人民政府获2024年县级履行教育主体优秀单位。全镇辖区内共有一家中心卫生院,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共有临床医生10人、乡村医生17人,床位22张,全镇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个。完成弥兴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改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完成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产业发展】弥兴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主动思谋融入省委“3815”发展战略、州委“一极三区”发展定位、县委“一花二牛三星四能”发展规划,紧抓昆楚大高速、姚南高速相继开通,弥兴成为重要交通枢纽的重大机遇,主动想、扎实干,持之以恒抓项目,坚持不懈抓产业,全力以赴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24年,全镇共落实种植水稻8537亩、玉米12732亩、杂粮面积1913亩;建成有机蔬菜示范基地1000余亩、西兰花优质示范基地3500亩、制种包谷繁种基地1500亩、推广多批次养蚕8万公斤,完成2024年150万公斤烤烟收购任务,成功打造2个1000亩县级样板、3个500亩县级样板、1个300亩镇级样板和1个100亩村级样板,种植魔芋891亩,丘北辣椒2357亩,萝卜4312亩,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超30324亩,实现产值10686万元。在巩固7000亩桑园种植的基础上,推广“共育户+散养”模式培育蚕桑产业,创建“公司+合作社+共育户(点)+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蚕桑产值1020万元以上;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引进3家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经营和保底收购,收益分配推行“721”新型联农带农机制,截至2024年12月先试先行发展了81户农户种植249710株花卉,预计增收50余万元;建设肉牛养殖示范村2个,示范户85户,购买肉牛保险1024户2150头,发放“金牛贷”贷款52户816.22万元,新增养殖户40户143头,肉牛存栏突破19485头,出栏达9220头,实现产值7945万元。排查化解矛盾84件,依托9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心和558个微网格,建立信访“周周清”制度,高效办结12345平台热线69件、信访件101件,连续5年未发生群体性到州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89条,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节日习俗】(一)大苴圆鹤山松花会:农历正月初八,大苴人民利用春闲,全家出门到圆鹤山飞来寺踏青野炊,融大自然于一体,相邻南华县、祥云县群众都集中到飞来寺祭拜祈福,场面空前热闹,是两州三县乡邻联络感情之盛会。

(二)下屯龙泉寺: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兴人民最隆重的盛会,那天四方八邻的人们都尽聚下屯龙泉寺,到寺里烧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三)赶秋会:每年立秋,是弥兴镇小苴村人民盛大的传统赶秋会。那天,远乡近邻的朋友,男女老少聚集在小苴与大河口相接壤的大石头丫巴,踏歌起舞,共庆节日保佑清吉平安。

(四)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又叫彝族年,这天彝族同胞杀羊,祭献祖先,祭土主(地谷祭),相互宴请,晚饭结束后,竖起四米高大火把,共祝五谷丰登、太平盛世。

(五)倮倮祭天(也叫毛驴灯会):上屯石官村每年到农历九月二十,全村男女老少聚集村后大树下,跳歌起舞,晚饭结束后,由领头带领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驱赶邪魔。传说有上屯石官村“三年不跳毛驴灯,猪死马遭瘟”的说法。每逢传统节日,赶街集会,嫁娶乔迁等喜庆活动,彝族同胞们都要穿戴自家绣制的民族服饰,欢聚在一起,弹起三弦、吹起笛子、跳起“左脚”。弥兴镇自古乡邻两州三县交界地,每当彝人跳左脚时,其他民族也会合拍而上,欢歌起舞,共同表达内心的喜悦和美好的愿望。

【民族服饰】弥兴镇彝族服饰与州内各县相似。女上装花饰繁多,色彩艳丽,图案以云纹和马樱花一类的花卉为主,多装饰在上衣的胸前、盘肩等特定部位,工艺以镶补、平绣为普遍。妇女头饰大体可分为包帕、缠头、戴绣花帽三类;男子服饰日趋汉化和时装化,但仍有少数披羊皮褂、着麻布衣的习俗。

【节庆街市】全镇现有弥兴、小苴、大苴三个集市,每月共21个街天。弥兴街:每逢农历“一”“四”“七”赶集,即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七、十七、二十七。大苴街:每逢农历“二”“八”赶集,即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二,初八、十八、二十八。小苴街:每逢农历“五”“九”赶集,即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初九、十九、二十九。每逢街天,行人络绎不绝,极大促进了商品贸易和流通。



弥兴坝子

弥兴集镇

大苴村圆鹤山景区

红梅水库

大苴坝子

水箐景区

有机蔬菜基地

大棚种植有机蔬菜

西蓝花种植基地


弥兴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