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城一廊四产业三定位”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有力地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全县经济呈现持续恢复、总体平稳、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 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7亿元,同比增长5.4%,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亿元,同比增长15.6%,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37亿元,同比增长5.0%,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4%、31.1%和37.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
从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指标完成情况看:在前三季度支撑全县GDP核算的9大行业的49个行业基础支撑指标中,我县共有经营业态,并形成行业数据支撑的基础指标37个(含省州直接反馈);其中增速低于全州的基础支撑指标5个,占13.5%;增速较二季度回落的基础支撑指标17个,占45.9%;增速排名全州7位之后的基础支撑指标4个,占10.5%。全县国民经济各行业持续恢复,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一)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向上
1、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可比计算增长6.0%;农林牧渔业专业及辅助活动服务业总产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21亿元,增长5.4%,比二季度的5.9%回落0.5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1%,拉动增长1.79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01亿元,增长18.6%,比二季度的15.3%提高3.3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1%,拉动增长3.41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0.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比二季度的22.5%提高1.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9%。
3、第三产业恢复基础还不稳固。从主要行业看,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同比增长9.5%,比二季度的13.1%回落3.6个百分点;邮政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7%,比二季度的20.4%回落2.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4%,比二季度的35.2%回落4.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1%,比二季度的54.3%回落2.2个百分点。
(二)发展动力稳中有升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6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79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05亿元,同比增长1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6.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6.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8%。从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11.7%;设备购置同比增长79.1%。
2、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前三季度,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7%,比二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比二季度回升1.4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6.3%,比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4%,比二季度回升2.4个百分点。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3亿元,同比增长6%。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保持持续增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17亿元,同比增长4.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4.26亿元,同比增长3.7%。从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平稳增长,商品零售增势平稳。全县实现餐饮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4.1%;商品零售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4.3%。
(三)运行质量不断改善
1、财政收支不平衡。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0.13亿元,同比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支1.73亿元,同比下降10.3%。
2、金融存贷快速增长。9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69亿元,同比增长10.6%;贷款余额52.47亿元,同比增长23.3%。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1至9月,全县共实施县外经济合作项目136项,到位县外资金132.90亿元,增长27.64% ;到位州外资金132.50亿元,增长28.24%,到位省外资金100.76亿元,增长27.47%,产业项目到位资金97.65亿元,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为77.4%。
4、市场物价稳定合理期间。1-9月,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2.6%;粮食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0.7%;鲜材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0.8%。
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季度,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比二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左右,比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稳中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性、疫情散点多发、不确定性加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我县经济在恢复进程中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发展的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十分有限,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要实现全县四季度“大收官”经济发展目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初以来,尽管全县工业经济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增量不足,存量企业潜力有限,这种增长整体上看主要属于透支性恢复增长,并非新的重大增量拉动;二是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全县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
(二)投资增长支撑乏力。一是在库项目少,特别是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较少,剩余投资难以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二是项目开工不足,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随着楚大、滇中引水等重点投资工程省反投资额的逐步减少,要确保投资持续稳步增长难度较大。三是投资增长下滑,将导致建筑安装投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减弱。四是随着住房消费的趋于饱和,以及市场房价的疲软,人们对住房消费的预期减弱,全县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形势更加严峻。
(三)商贸流通环境不佳。一是消费预期减弱。疫情的延续导致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预期下降,并进而使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动力明显不足;二是消费市场规模较小,限额以上企业“散、小、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消费市场拉动不明显,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压实责任。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围绕四季度“大收官”的预期目标,对标对表,认真落实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四季度“大收官”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强化工业支撑。一是不断壮大工业总量,进一步巩固规上企业骨干支撑作用,统筹抓好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弥补企业量少质弱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力度,鼓励企业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有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一企一策”扶持力度,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狠抓投资拉动。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招商机制,努力提升招商效能;二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倒排工期、全程跟踪、按期督查,力争成熟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完工项目见成效;三是加强项目储备。充分运用“十四五”规划项目库,积极对接、打造一批民生项目,不断扩大库容量,保持稳定的投资规模储备;四是抓好项目入库。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对在建投资项目的清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及时完善申报手续,纳入投资统计库,做到“应统尽统”。
(四)提升消费流通环境。一是进一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夯实消费基础,增强消费意愿;二是着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旅游、文化、养老、健身等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确保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三是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改变限额以上企业“散、小、弱”现状,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补齐发展短板。一是全面落实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改变限额以上企业“散、小、弱”现状,特别是引进和扶持发展壮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加强“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重点服务业短板行业的扶持发展,培强做大重点服务业。加大限额以上企业入库数量,逐步形成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李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