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姚安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市场扩张乏力,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就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姚安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些分析和探讨,供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姚安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领导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争取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迈进。
(一)食品消费结构日益改善,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2020年姚安县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525.4元,比2015年增加2187.4元,增长93.55%,年均递增14.12%。恩格尔系数由2015年的31.57%下降到2020年的29.67%,下降1.9个百分点。这表明姚安县农村居民的生活标准已经脱离温饱,享受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在食品消费结构方面,农村居民由求吃饱转向为吃好。
(二)衣着服装化,消费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收入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已从御寒逐步向舒适型、时尚型、美观大方型、成衣型转变,衣着消费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姚安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67.3元,比2015年增加184.3元,增长65.12%,年均递增10.55%。同时农村居民购买服装的档次明显提高,购买成衣的比重上升,款式花样也在不断翻新。目前在农村,农民对衣着越来越讲究,在棉布、化纤布服装消费量减少的同时,毛料服装、毛线及其针织品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农民的衣着打扮更注重新、特、奇、靓,比较讲究款式和色彩,逐步追赶城镇居民的消费潮流。
(三)居住消费支出增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长期以来,住房问题一直是农民生活改善的目标和希望。从农村居民住房面积来看,2020年姚安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6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19.6平方米,增长63.23%,年均递增5.89%。从农村居民住房类型结构来看,昔日的砖木及土坯房变成了一座座高耸的新式楼房。
(四)耐用消费品拥有增多,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话、电脑、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不断得到普及,汽车、空调等高档用品已经不断开始步入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家庭。
(五)农村居民环境消费进一步改善,消费领域不断拓宽。近几年,农村流通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以信息化管理和物流配送为特征的现代化流通网络开始深入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与原来的“夫妻店”、代销店等传统业态形成鲜明对照,农民现在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购物的便利,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城市消费的示范作用下,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向城镇化,加之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等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领域不断拓宽,农村居民把更多的钱用于教育、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等各种消费,“花钱买方便、图享受”的居民越来越多。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20年姚安县农村交通和通信支出2095.7元,比2015年增加103.27元,增长97.15%,年均增长14.54%;医疗保健支出1774.1元,比2015年增加1315.1元,增长2.87倍,年均递增31.04%。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预期收入不稳定。农民生产落后,增收渠道窄,制约因素多,预期收入不稳定。一是主要农作物产量得不到提高,农产品价格增长潜力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的压力,使农民在种植业生产方面得到的收入锐减。2020年姚安县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426.8元,比2015年减少1634.2元,减少53.39%,年均递减16.44%。二是畜牧业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农民从畜牧业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增加。2020年姚安县农民人均从畜牧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1820.1元,比2015年增加728.1元,增长66.67%,年均增长10.76%。三是乡村企业发展滞后,农民从本地企业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份额少。2020年姚安县农民人均从本地企业得到的收入为732.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只有16.39%,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所占比重5.09个百分点。
(二)农村消费环境差,农民消费实现程度低。近几年来,姚安县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基础设施显得相对滞后,制约了一些家庭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销售和使用,致使一些有消费需求也有支付能力的农户不得不放弃对某些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三)商品市场不发达,商品服务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姚安县商品市场发展经历了从城市到县城、再到县以下农村的格局,一直以来都是重视城市和县城市场的发展,轻视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致使农村商品市场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2022年4月姚安县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较同期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的幅度低4.8个百分点。农村缺乏有效的商品服务组织,农民购买家庭设备等耐用消费品,商品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障得不到保证,消费思想上顾虑重重,抑制了自身的消费热情。
(四)农村市场产品供应结构不合理,适销对路产品少。当前,农村居民选择商品的普遍标准是价廉、物美、耐用。而许多工业、商业企业不注意研究农村市场需求的特点,致使许多商品不适应农民的消费特点和农村消费环境。一些商业企业搞的送货下乡,方便农民购物,往往是高档皮鞋、化妆品、烟、酒等城里人用的商品多,而农民急需的农机具、优质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偏少,造成农村市场产品供应结构不合理,适销对路的产品少。更有甚者,少数商贩把农村当着倾销滞销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的场所,出现了向农村销“废品”的现象,各种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时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间接地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消费倾向低等。相对于城市居民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薄弱。目前,城镇居民一般有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买房子可以贷款,社会保障机制相对比较健全。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来说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农民的消费倾向同城镇居民不太一样,考虑到自身的健康、住房和养老问题,孩子的上学和结婚问题,更倾向于防御性储蓄,只攒钱而不敢消费,造成了农民的消费倾向处于低等水平。
三、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一要加大工业化发展进程,增加农民从本地企业得到的收入。随着各类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又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乡村企业为载体的农村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增加就业,拉动消费快速增长。二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为龙头企业营造了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龙头企业生产、效益稳定增长,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三要努力提高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科技型农业来提高农民收入,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跨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农民消费新热点。目前农村消费结构正在全面升级优化,相当一部分农村消费者已开始涉足高层次的消费领域,农民新的消费热点转向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一要在农村乡镇开办建材市场,方便农民购买建房和装修材料,降低成本,以利于农民住房消费。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育农户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或一技之长,使农家子女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能够致富有技,就业有门,拉动并增加农民的教育消费。三要增加文化产品的供应,构建以乡镇和集镇文化中心、农民文化活动站、农民家庭娱乐活动等为链条的农村大文化网络,为农民提供文化消费的场所,真正使农民文化消费能各取所需有去处。
(三)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消费的实现水平。农村生活消费环境特别是路、电、水、通信等硬件环境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要用到实处。还应考虑使政府的投资支持到村、到户,与农村居民发展生产和增加公共品供给改善环境的愿望相结合,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生活消费需求潜力真正释放出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假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过期商品等在市场流通,对违法者要敢查、敢打、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严格的农村商品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
(四)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为扩大农民消费提供便利。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要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优化配量农村流通资源,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合理规划建设农村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二是在农村市场建设中,要以现有商业网点为基础,政府要引进和鼓励连锁超市等一些实力较强的商业企业到农村,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在农村设置商业网点,以方便农民购物,间接地刺激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消费倾向。一要从保障农民生活权益出发,加强宣传引导和服务,增强农民参与农村养老保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要逐步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三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确保农村低保、社会救济所需资金,支持对农村五保户的供养,为农村五保户,建立养老敬老院所,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四要全面推行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合理优化布局,完善管理体制,抓好配套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治病贵的问题。(谷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