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位于县城南8千米太平镇白石地村委会的独树山巅,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文峰塔地处姚安县太平镇白地村委会独树山巅,姚安坝子南部,地形主要以山地和平坝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干夏湿,雨量充沛,降雨量800毫米,属蜻蛉河上游水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为主,四季常青;土壤类型以紫色土为主,东面是千亩良田,南面是中型水库——下口坝水库;西、北两面分别是连绵起伏的山峰。文峰塔处于姚安坝子中轴线的上端,所在地白石地村委会地势独特,站在独树山巅峰,塔与姚安县入口相对,北面正对姚安平坝中心,形成明显的中轴线。文峰塔所在地白石地村委会人口相对集中,是彝汉聚居区,居民多以李、周姓为主。该地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是姚安坝子腔和姚安花灯的发源地。
文峰塔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发现姚安坝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本应是一片人杰地灵之地,但姚安坝子却连年淫雨纷纷灾害横行民不聊生,王母动了恻隐之心,但上天的玄机,王母又不好自己点破,于是拐弯抹角吩咐她的七个仙女中的三个女儿到姚安的南北方向各建造一座宝塔,限期一夜完成,天亮时分完工。大女儿投机取巧,用纸在北方的山上建了一座纸塔。二女儿偷懒,在西北方的山上选址造塔,塔才造了半截天就亮了。三女儿实在,在南边勤勤恳恳认认真真造了一座砖塔。天亮了,一阵大风吹过,大女儿造的纸塔就被大风吹跑了,造塔的地方一点痕迹也没有。二女儿在光禄后山上建了半截塔,如今原址上的残砖断瓦依稀可辨,山下的村庄也一直被人们称为白塔街,但人们始终不曾见到塔的半点踪影。只有三女儿造的这座文峰塔一直在姚安坝子南面的山冈上矗立。有了这座塔,镇住了妖魔鬼怪,姚安坝子得以风调雨顺,作物丰收,黎民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神话传说更是让文峰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忍不住想一窥究竟。
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广东举人杨日赞到姚安军民府任知府,在他任职期间,姚安地区很少出文人,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连进士都中不了。于是,杨知府建议在姚安县城南8公里的独树山上造塔。老辈人传说,文峰塔建成后,便有姚安栋川北街人陶铤考中进士。有了文峰高耸,姚安就有了一代代文官文人辈出。当然这些说法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历史上的姚安,的确人杰地灵,文化名人众多。李贽、陶铤、高雪君、马驷良、甘雨、赵鹤清、李士厚等一批批文官文人,证明着姚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姚安有了“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
文峰塔塔体高28.26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个部分组成。塔心空旷,自一级至九级塔顶,有栗木枋做的十字架17台。文峰塔塔体高而瘦,特色明显,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密檐式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州人民政府拨款3.5万元维修,1993年7月21日遭受雷击及历经姚安1.15、7.09等地震的影响,残损严重,2009年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20万元对其抢救维修,现已恢复其原貌,楚雄州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加固塔基。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