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姚安县防灾减灾委员会
2022年11月30日
姚安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21—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全县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央、省、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姚安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是我县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连续五年严重干旱、低温雨雪、滑坡、泥石流以及风雹、雪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灾害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项要求,及时划转改革涉及职能职责并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得到增强,抗灾工程设施得到强化,队伍建设和装配配备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得到强化。调整充实了姚安县防灾减灾委员会,初步建立了涉灾部门之间的灾害信息会商、通报、共享及协调机制,启用了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系统,为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搭建良好平台,实现了灾情信息管理规范化、网络化、科学化,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报告灾情,为救灾减灾工作及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监测预警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地震、森防、农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形成了气象、水文、水土流失、森防监测预报,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等多类型、多专业的立体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监测网络日趋完善。
——灾害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了《姚安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姚安县防汛抗旱灾害应急预案》《姚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姚安县地震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三级”(县、镇、村)应急救助预案,防灾减灾科学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县减灾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形成,灾害应急反应和应急救助能力明显增强,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减灾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实施农民安居工程、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改善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水平显著提高。加大了防汛抗旱等减灾工程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了龙鼻子河库联通工程、蜻蛉河治理工程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和建设了大麦地饮水工程,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的防灾减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针对农村、社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开始启动。
——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推进。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建立了县民政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等部门参与的防灾减灾宣传联动机制、基层经常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长效机制、中小学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切实加大了厂矿、企业、学校及基层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广大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普遍增强。栋川镇北街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挑战及机遇
我县地处滇中腹地,属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域,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性损失严重的特点。“十三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渐突出,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地震灾害风险加大,洪涝、低温、干旱、冰雪、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呈高发态势。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农村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十三五”时期,全县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灾害救助体系尚不健全,减灾综合协调机制、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尚待提高,灾情监测、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三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各类抗灾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和减灾科技应用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四是基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完善,应急通信、指挥和救灾装备水平落后。五是各级灾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减灾专家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专业应急救援分队力量相对薄弱。六是减灾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及广大公众参与度不够,面向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减灾科普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化。
“十三五”期间是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推进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时期,防灾减灾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防灾减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力地推进了防灾减灾工作。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快速救灾救援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杭瑞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等主干交通工程为支撑,构建了通向灾区的多通道快速救灾救援通道。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通过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实践为防灾减灾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在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经历2009年“7·09”地震抗震救灾和2010年至2015年持续严重干旱灾害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考验,为政府、社会及公众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学应对大灾大难积累了宝贵经验。五是伴随防灾减灾宣传力度的加大,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意愿提升。“十四五”期间,要全面统筹规划综合减灾事业的发展,加快减灾能力建设,建成综合防灾减灾各项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题,加快补齐短板和不足,与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协调,构建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乡党委和政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推动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要求,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知识的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水平,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为主,防减并重的原则。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协同推进自然灾害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科学规划,重点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和利用现有的防灾减灾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受灾害威胁严重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安排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三)规划目标
围绕新时代新要求,对标对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准确研判姚安县“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内外部环境,找准制约姚安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科学提出相应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到“十四五”末,初步形成应急预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灾害信息评估、灾害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等工作体系,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防灾减灾工程,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明显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
1.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间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
2.推进我县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县备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制,达到保障1万左右受灾人口的基本生活救助仓储能力,确保灾害发生10小时内,受灾群众能够得到食物、饮用水、衣被、医疗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完善应急救助设施,创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和民房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
3.积极推进防汛抗旱保安体系。建成利用科技手段对县域内小(二)型水库实施监测的防范体系,建设蜻蛉河沿河村庄、农田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加大城乡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以水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全面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全县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为化解风险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建立健全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利用地球感知监测信息传输体系,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整治力度,实施灾害隐患区群众移民搬迁工程。
5.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气象突发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干旱、低温、霜冻、风雹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暴雨、山洪等灾害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增强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能力。
6.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能够监测到1.5级地震。建成全县地震烈度速报网,1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基本建立起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调用和协调机制,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开展救援。
7.持续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效,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因灾导致贫困的群众居住问题,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8.农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
9.建设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大幅提高森林草原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努力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受害森林面积控制在0.2‰以内。
10.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在中小学生及公众中普及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城镇社区建立志愿者队伍。
11.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在全县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以上。城镇社区内建立居民就近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的避难场所。
12.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00人左右。每个城镇社区及行政村设1名灾害信息员。
13.全面建立灾害保险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加灾害保险,增强社会承灾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和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密度,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各级灾害防范能力。
依托现有的气象预警信息、水文防汛水情预警信息、地震趋势预测信息、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森林火灾信息、生物灾害预警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整合,建成多要素、高密度、集成化自然灾害立体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建设姚安智慧应急大数据平台和救援无线通信融合网络。
建立健全灾害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灾情预警信息,努力减小灾害损失。
(二)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
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减灾能力评估,编制县、镇两级自然灾害风险图,建立和完善多灾易灾乡镇灾害数据库,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我县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救灾应急指挥、预警预报、灾情数据采集、指挥协调、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县镇村三级救灾信息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管理。
(三)加强自然灾害防范防御能力建设
抓好防汛抗旱、地质减灾、防震减灾、病虫害防治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对中小河流、水库、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区的综合治理,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区排洪抗涝能力建设,基本完成城区重点河段防洪堤和全县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
加强城市和重点工程活断层探测,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防灾减灾设防标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性能。
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拓宽灾害风险转移渠道,鼓励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管理。
(四)加强城乡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坚持城乡区域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改善规划与防灾减灾规划相结合,提高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房的抗震设防水平。
积极推进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城市燃气、供水、绿地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结合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转移安置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示范,探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
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城镇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推进城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减灾安居工程建设。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对自然灾害严重的乡镇、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支持。
积极推进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全面履行消防工作领导职责,全县9个乡镇完成消防工作发展规划任务,加强农村、社区消防水源、消防车辆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社区应设立消防管理组织或群众志愿消防队,提升城乡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五)加强自然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建设
加强救灾应急队伍建设。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将消防队伍建成各级政府的综合救灾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民兵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建设,形成专业齐全、人员稳定、协调统一的自然灾害救援力量。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和装备器材配备;建立健全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立公安、消防、供水、供气、通讯、医疗、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气象、地震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不定期开展实兵拉动演练,提升应急队伍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全县救灾物资储备项目建设,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提高救灾物资使用效率。
加强救灾技术装备建设。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求,以提高灾情采集与传输能力、搜救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应急通信装备、救灾专用车辆、救灾办公设备等技术装备建设。
(六)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建设
加强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指挥组织机构和减灾综合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结合辖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组织指挥能力。
加强灾害应急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动员机制和协同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灾减灾。
(七)加强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建立客观、全面的灾害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精细的评价指标,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加强标准规范、支撑平台和工作机制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评估能力。
完善恢复重建工作机制,提高灾后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恢复重建能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需求评估、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技术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提高恢复重建监管水平。加强受灾群众心理援助,建立灾后心理干预志愿者队伍。
(八)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协作开展减灾宣传教育的机制,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形成防灾减灾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加快建成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火灾等宣传教育体验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
结合“国际减灾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推动减灾防灾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将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内容,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坚持开展校园应急演练。
加强防灾减灾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灾害管理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推荐城乡基层灾害信息员参加国家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考试。
(九)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适应防灾减灾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全县应急管理感知网络体系建设,通过物联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等技术在救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提高救灾减灾科技含量。
四、防灾减灾重点项目
(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工程。投资2000万元,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1年,建立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组织开展试点,提炼成果总结经验,修改完善普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第二阶段2021年—2022年,全面调查阶段,完成全县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第三阶段2023至2025年,完成灾害防御、工程治理建设任务,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而又不宜居住的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群众开展移民搬迁工程,完成灾害风险评估和验收。编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为化解风险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二)智慧应急大数据平台和救援无线通信融合网络建设。建设投资2700万元的姚安县应急大数据平台。一是通过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二是通过实时监测搜集气象、交通、水务、应急、公安、卫生、地理信息等数据,构建突发事件数据库,形成集消防、安全生产、地灾监测、水情、旱情、气象等领域为一体的智慧应急体系;三是融合利用VSAT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和天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县级和乡镇车载动中通和车载静中通、便携站和县、乡镇级便携站等,实现特殊环境下远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系统;四是建设无线通信固定基站,覆盖县应急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林草局、县地震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发展改革局等相关部门和9个乡镇应急救援队固定应急指挥场所100%覆盖,应急救援重点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园区或工业集中区、自然灾害高发区)、普通城区、重点林区等区域通过移动式自组网基站实现动态按需覆盖;五是建设融合平台,为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提供无线通信接入和视频图传服务,一线专业救援队伍终端配备率达到100%,社会救援力量终端接入率达90%以上;六是建设应急指挥会商系统,覆盖县、乡镇两级;七是搭建县、乡镇两级和77个村(居)委会和社区应急广播大喇叭平台。
(三)应急感知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全县应急管理感知网络体系。通过物联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感知途径,依托应急通信网络、公共通信网络和低功耗广域网,面向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构建全县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对生产安全高危行业领域和自然灾害点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全县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来源。感知网络涵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预警。续建“互联网+企业生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扩容建设,实现全县10家以上重点监管生产企业视频接入。
(四)新建姚安县应急指挥中心。新建投资2000万元的姚安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用地2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含管理用房、库房、生产辅助用房、附属用房),集应急救援指挥和大数据交换中心及应急物资调度为一体,为全县应急处突和统一指挥调度提供基础。
(五)科教体验基地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成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火灾等多媒体、模拟机、智慧科教宣传为一体的宣传教育体验基地,拟新建综合楼及附属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置展览区、灾害体验区、灾害演示放映区、心理恢复区、室外活动区、拓展训练区和实践演练区等多个功能区,普及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灾害等防御避险知识,加强逃生避难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实现我县全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预防和宣传培训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六)减灾示范工程。投资600万元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乡镇”2个,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投资3000万元,继续推进县、乡镇、村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设施和设备,建设1个Ⅰ类应急避难所,县城所在地建设2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9个乡镇所在地建设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各1个。
(八)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争取资金1300万元,全面落实县、乡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任务,确保全县77个村居委会(社区)都有1名灾害信息员。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员管理制度,建立包括灾害信息员登记备案、岗位管理、业务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内容的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利用五年时间,对全县村(居)级灾害信息员进行轮训,提高灾害信息员工作能力和水平。
(九)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投资900万元,利用现有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一批应急物资,为灾害救助提供保障。
(十)自然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投资1200万元,依托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现有力量,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齐队伍救援装备,更新抢险救灾器材,不断充实购置生命探测系统、救生排险、个人防护等适应本地灾害事故特点的救援装备。形成专业齐全、人员稳定、协调统一的自然灾害救援力量。
(十一)滇西片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结合姚安区位优势,拟争取投资3000万元新建滇西片区应急物资储备库,为楚雄和滇西片区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及时提供物资储备保障。
(十二)关闭废弃非煤矿山综合治理。结合建设绿色生态排头兵要求,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投资2000万元对关闭废弃非煤矿山开展综合治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绿水青山和本质安全。
(十三)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结合蜻蛉河综合整治和县城城市防洪规划建设,争取50000万元城市防洪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防洪设施,增强县城城市抵御洪涝灭害的能力。
(十四)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重点建设项目。坚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争取投资2400万元,建设森林火灾视频监控系统项目1200万元、预警系统项目1200万元(其中省级预警平台900万元、综合监测站300万元),提高森林火灾的预警和监测能力,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
(十五)森林防灭火通信系统建设项目。争取投资513.5万元的森林防灭火通信系统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卫星通信网络建设项目(VSAT固定小站、VSAT便携站)投资400万元、火场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113.5万元(其中新建超短波中继台投资40万元、海事卫星电话投资3.5万元、超短波基地台投资8万元、手持台投资7万元、太阳能供电设备投资55万元)。
(十六)森林防灭火信息指挥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包括有线综合网建设项目390万元(各类交换机、路由器、云平台)、综合指挥系统建设项目2380万元(大屏幕显示系统、投影系统、综合调度台、业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项目80万元(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争取投资2850万元建设项目,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处置能力。
(十七)森林防火队伍建设能力重点建设项目。专业队营房建设项目、专业队设施设备建设项目(运水车、移动储水袋、运兵车)、培训演练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投资5681万元,其中专业队营房建设1500万元、专业设施设备建设181万元、培训演练基地建设4000万元。解决专业队日常住宿、培训演练和救援运送问题。
(十八)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应急道路重点建设项目。争取投资1680万元,用于建设投资180万元的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即州县防火带30公里,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50公里,为及时扑救处置森林火灾提供通行保障。
(十九)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重点建设项目。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争取100万元,购买一批无人机,应用科技手段,提高火灾现场处置能力。
(二十)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争取50000万元建设项目,建设一个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一级平台,建设9个乡镇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二级平台,建设全县77个村居委会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三级平台,建设全县约500个自然村应急广播系统综合终端。为自然灾害预防和宣传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处置能力,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政府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县、乡镇两级综合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全面覆盖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灾害应急救助协同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
(二)夯实工作责任。县人民政府要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和责任,把任务分解到部门,制定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列入工作计划,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加大资金投入。将防灾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将防灾减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使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的多元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四)完善制度建设。认真总结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性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职能出发,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预报、抗震设防、应急救援等政策措施,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五)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建立防灾减灾专家队伍,完善和扩充专业救援队伍,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立防灾减灾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提升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开展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志愿者的防灾减灾技能和水平。
(六)加强宣传教育。着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使社会公众实现由防灾减灾工作单一的受益者向既是受益者又是积极参与者的转变。减灾教育要面向社会,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灾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灾害的辨别能力和应对灾害特别是突发性灾害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不同层次的减灾专业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公众对突发性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七)做好规划衔接。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配合与管理协调机制,做好各级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好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中充分考虑各类危险源、重点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因素,统筹安排应对防灾减灾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机制,明确各方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规划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附件:姚安县“十四五”项目规划表
姚安县“十四五”项目规划表
项目类别 |
项目清单 |
任务清单 |
拟申请纳入“十四五”规划情况(填国家级、省级、州级) |
项目单位名称 |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起止年限 |
建设地点 |
总投资 |
“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 |
计划开工时间 |
计划竣工时间 |
|||
1 |
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工程 |
第一阶段2021年,建立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组织开展试点,提炼成果总结经验,修改完善普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第二阶段2021年—2022年,全面调查阶段,完成全县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评估工作。第三阶段2023至2025年,完成灾害防御、工程治理建设任务,完成灾害风险评估和验收。编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为化解风险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2000 |
2000 |
2021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2 |
智慧应急大数据平台和救援无线通信融合网络建设 |
建设姚安县应急大数据平台,一是通过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二是通过实时监测搜集气象、交通、水务、应急、公安、卫生、地理信息等数据,构建突发事件数据库,形成集消防、安全生产、地灾监测、水情、旱情、气象等领域为一体的智慧应急体系;三是融合利用VSAT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和天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县级和乡镇车载动中通和车载静中通、便携站和县、乡镇级便携站等,实现特殊环境下远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系统;四是建设无线通信固定基站,覆盖应急、消防、林草、地震、交通运输、水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和9个乡镇应急救援队固定应急指挥场所100%覆盖,应急救援重点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园区或工业集中区、自然灾害高发区)、普通城区、重点林区等区域通过移动式自组网基站实现动态按需覆盖;五是建设融合平台,为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提供无线通信接入和视频图传服务,一线专业救援队伍终端配备率达到100%,社会救援力量终端接入率达90%以上;六是建设应急指挥会商系统,覆盖县、乡两级;七是搭建县、乡两级和77个村(居)委会和社区应急广播大喇叭平台。 |
2022 |
姚安县辖区内 |
2700 |
2700 |
2022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3 |
应急感知网络体系建设 |
建成全县应急管理感知网络体系。通过物联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等感知途径,依托应急通信网络、公共通信网络和低功耗广域网,面向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构建全县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对生产安全高危行业领域和自然灾害点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全县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来源。感知网络涵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预警。续建“互联网+企业生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扩容建设,实现全县10家以上重点监管生产企业视频接入。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2000 |
2000 |
2022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4 |
新建姚安县应急指挥中心 |
新建姚安县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用地2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含管理用房、库房、生产辅助用房、附属用房),集应急救援指挥和大数据交换中心及应急物资调度为一体,为全县应急处突和统一指挥调度提供基础。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2000 |
2000 |
2021 |
2023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5 |
科教体验基地建设 |
建成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火灾等多媒体、模拟机、智慧科教宣传为一体的宣传教育体验基地,实现我县全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预防和宣传培训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
2022 |
姚安县辖区内 |
1500 |
1500 |
2021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6 |
减灾示范工程 |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乡镇”2个,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800 |
800 |
2021 |
2023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7 |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
继续推进县、乡镇、村三级应急避难所建设,完善各类应急难场所应急设施和设备,建设1个Ⅰ类应急避难所,县城所在地建设2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9个乡镇所在地建设Ⅲ类应急避难场所。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3000 |
3000 |
2021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8 |
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
全面落实县、乡(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任务,确保全县77个村居委会(社区)都有1名灾害信息员。 |
2021 |
县、乡镇、村三级 |
1200 |
1200 |
2021 |
2023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9 |
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 |
利用现有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一批应急物资,为灾害救助提供保障。 |
2021 |
栋川镇 |
900 |
900 |
2021 |
2022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0 |
自然灭害救援救助能力建设 |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齐队伍救援装备,形成专业齐全、人员稳定、协调统一的自然灭害救援力量。 |
2021 |
有关单位和乡镇 |
1200 |
1200 |
2021 |
2023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1 |
滇西片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 |
结合姚安区位优势,新建滇西片区应急物资储备库,为楚雄和滇西片区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及时提供物资保障。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3000 |
3000 |
2022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2 |
关闭废弃非煤矿山综合治理 |
结合建设生态建设排头兵要求,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开展综合治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绿水青山和本质安全。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2000 |
2000 |
2022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3 |
城市防洪设施建设 |
结合蜻蛉河综合整治和县城城市防洪规划建设,完善防洪设施,增强县城城市抵御洪涝灭害的能力。 |
2022 |
栋川镇 |
2000 |
2000 |
2022 |
2025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4 |
森林火灾通信指挥试点建设项目 |
姚安县县域内森林火灾高危区(高风险区)通信指挥试点建设项目 |
2022 |
姚安县辖区内 |
300 |
300 |
2022 |
2023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5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中型治理项目:适中乡、太平镇2个乡镇2个治理项目通过清除危岩、主动被防护网等设施 |
2022 |
乡镇 |
210 |
210 |
2022 |
2023 |
州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
16 |
姚安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 |
建设一个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一级平台,建设9个乡镇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二级平台,建设全县77个村居委会应急广播系统综合三级平台,建设全县约500个自然村应急广播系统综合终端。 |
2021 |
姚安县辖区内 |
1665 |
1665 |
2021 |
2024 |
国家级和省级 |
姚安县应急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