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虫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二代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或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今年进入七月以来,高温高湿天气增多,病虫害发生加重。今年全县水稻种植5.23万亩,我站宏观监测截至7月18日水稻二代三化螟累计发生面积0.41万亩,累计防治面积0.72万亩。根据我站宏观监测情况、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水稻品种、气象资料及历年资料等分析,预计我县今年二代螟虫为中等发生。
一、防治适期
(一)坝区:7月23日至7月29日;
(二)三角、地索、适中等河谷地区:7月21日至7月25日;
(三)前场、太平等地区:7月25日至7月31日。
二、水稻防治对象田:水稻生育期处于孕穗破肚(抽穗5%)的稻田,可结合防治穗瘟、稻曲病、稻飞虱等同时进行喷药防治。
三、药剂防治选择
(一)亩用3%甲维盐·5%虱螨脲30毫升+25%吡蚜酮30毫升;
(二)亩用18%杀虫双200克+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克,可同时防治稻飞虱。枯心苗严重的田块,需连续防治两次(间隔3-5天);
(三)亩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特福力)20毫升;
(四)亩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
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60㎏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