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姚安县“四抓”齐发力,不断加强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尊重与了解,引导基层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为姚安县文化旅游品牌创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强县”战略,以“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游、民族文化体验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框架,大力推进姚安县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礼·遇云南——云南旅游商品创意创新大赛”、2022年云南省旅游交易博览会、楚雄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等,向四海游客推介姚安县文旅资源,打开展示姚安县特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的新窗口,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姚安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抓民族生态文化发展,增强各民族内生发展动力。把梅葛、花灯、坝子腔“三非遗”全面融合,打造民族文化特色体验区。把彝族文化主题公园、家庭式梅葛传唱体验中心、彝绣展馆等项目建设融入传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组织开展马游梅葛文化节暨乡村村晚、左门彝族芦笙文化节、光禄龙华会舞龙舞狮等重要民俗节庆活动,打造全省绿色生态文化体验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光禄古镇“花灯、梅葛、坝子腔”等非遗传习所9个,共有省级生态文化保护区2个,州级生态文化保护区4个,县级生态文化保护区1个。
抓文物“活态化”发展,集中展示历史文化魅力。充分挖掘姚安县丰富的历史人文、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物资源,推动更多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非遗传习场所以及博物馆等纳入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线路,县博物馆统筹馆藏丰富的民族文物资源,开展“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流动文物”展览等活动,推动姚安县文物“活态化”和全县图书资源共享,让收藏在馆内的文物、陈列的图书、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6项、6项、64项,可移动文物1000余件(套)。“十四五”以来,共开展“流动文物”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部队、进社会团体11期,服务各族群众6.8万人次。
抓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培育民族团结之花。县非遗中心完成了对光禄“龙华会”“小邑拉花”、左门“羊皮舞”、大河口“司刀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菖河蜂蜜制作技艺和套肠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公布为全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守住了姚安县民族文化根脉,也坚定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