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适中乡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命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等工作,按照“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以“四个一”基层治理工作思路为基础,创新工作方法,抓实命案防控源头治理,不断开创命案防控工作新局面,推动平安适中建设再上新台阶。多次被州委、州政府评为“连续五年无命案乡镇”,全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电信诈骗案件均大幅下降,各类矛盾纠纷和上级交办信访件显著减少。
建成一张网格,打造源头治理“首道闸”。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全域建网”,以“微网格”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按照“住地就近、地域相连、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在4个村建立4个总网格,在村民小组、自然村设置48个网格,以10户左右为单元划分“微网格”135个,覆盖1362户农户,形成乡、村、组、户、人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做到网格全覆盖、无盲区。微网格建立以来,解决各类矛盾纠纷、邻里小事100余件,实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微网格”凝聚了治理“大合力”
并行两个机制,稳固命案防控“两根柱”。一是抓实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三个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即“一周一排查、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研判”。乡平安法治办牵头每周组织排查,对一般纠纷及时处置,复杂纠纷点对点研究;每月末召集相关部门会商分析矛盾成因,明确化解思路;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高风险户一户一方案》,明确包案化解责任。二是抓实调处回访机制。严格落实“谁调处、谁回访、谁负责”的回访机制,对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坚持事后回访,深入了解群众满意度,确保彻底化解矛盾,减少反弹隐患。2024年排查出矛盾纠纷共65件,成功化解57件,稳控7件,还有1件正在化解中,高风险隐患0件,中风险隐患4件,低风险61件。
强化三支队伍,提升防范化解“三股力”。一是推进调解人才队伍建设。以各村调解员为主,吸纳退休干部、乡贤能人及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加入调解队伍,专门化解农村宅基地及相邻权纠纷。当事人可自主选择信得过的“公道人”帮助调解,同时邀请司法部门专业人员参与,打破调解地域限制,将调解工作关口前移。目前调解队伍共15余人,其中司法部门专业人员2人,调解纠纷40余起。二是推进普法队伍建设。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联合基层执法人员、调解人员、法律明白人开展土地管理及相邻关系处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遵纪守法,理性反映诉求。针对少数民族聚集特点,成立汉彝双语普法队,到群众家中开展普法工作。目前普法队伍共15人,其中4人掌握汉彝双语,共开展上门普法宣传20余次,开展集中普法4场次,发放普法材料1500余份,普法受众2000余人。三是推进“一日三巡”巡逻队建设。从“十户一体”单元网格中选取人员成立巡逻队,建立基层治理微信群,互通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由乡、村、组分级包保调处化解。
聚焦四大强化,筑牢命案防控“四面墙”。一是强化责任体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权责一致”原则,班子成员包保到村,干部职工下沉到组,村“两委”成员分片到户,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是强化工作体系构建。坚持党政统揽抓落实,健全命案防控乡村组三级组织领导、分析研判、联席会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构建乡、村、组三级主导,站所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摸底排查。加强乡、村、组三级联动,对十二类特殊群体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排查深入、化解有效。四是强化重点监管。对重点人群分类梳理、分人管理,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做好矫正、安置、帮教及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保障工作。(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