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临,山林间野生菌悄然生长,鲜香背后却暗藏“致命陷阱”。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前场镇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专项宣传检查行动,以全方位防控举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立体宣传全覆盖 防毒意识入人心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段诙谐的警示语通过村头喇叭循环播报,成为前场镇防毒宣传的生动注脚。镇里构建起“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微信公众号推送《野生菌中毒急救指南》,村级微信群实时转发毒菌图鉴,村(社区)公告栏张贴彩色警示海报。针对农村集体聚餐场景,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提醒:“红白宴席千万不能做野生菌,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同时特别强调:“银针验毒、大蒜变色这些土方法根本不靠谱,别信!”通过密集宣传,让“不采不买不食未知菌”的理念渗透到家家户户。
多部门联动巡查 阻断风险传播链
清晨的农贸市场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正仔细检查摊位上的野生菌:“这个品种叫不出名字,不能卖!”镇里整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力量,联合村(社区)网格员组成巡查队,对农贸市场、路边摊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执法人员一边向摊主发放《野生菌销售安全须知》,要求登记进货渠道,一边叮嘱消费者:“不认识的菌子坚决不买,别为了尝鲜拿命冒险!”针对学校食堂、饭店餐馆及农村宴席承办方,专项检查组逐一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禁止加工来源不明的野生菌,从源头切断中毒风险。
应急防线全天候 快速响应护生命
“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催吐并送医!”镇卫生院的培训教室里,医护人员正在模拟野生菌中毒急救场景。镇卫生院不仅配齐洗胃机、解毒药品等急救物资,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催吐、洗胃等应急处置流程。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食品安全中毒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对疑似野生菌中毒情况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留样备查。鼓励群众对违规销售、加工野生菌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实必处”。
截至目前,前场镇已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制作警示短视频3条,在各村组循环播放防控信息100余条次,与50余家经营主体签订安全承诺书。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宣传巡查力度,用细致入微的防控举措,为群众餐桌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杨华 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