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部门文件   > >  县统计局
姚安县2018年上半年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分析
来源: 姚安县统计局 | 访问量:14591 | 发布时间: 2018/8/27 17:23:14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促进粮食稳定、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大间套种等科技增收措施推广,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基本情况。据6个点6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县农村住户调查期内可支配收入为476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53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4%。

2、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为211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工资性收入占到了可支配收入的44.3%。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工价提高,就近务工收入增多。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建成投产,增加了就业人员,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增加了我县农民就近务工的机会,加快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3、经营净入收有所增长。2018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为1264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4%。我县的农业生产前期成本投入较大,一产收入减少。在家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增多,二、三产收入增加。

4、转移净收入增长。2018年上半年我县农村住户转移性收入为137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主要原因是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寄回带回收入增加,养老保险收入、报销医疗费用增加,调查户享受到的社会救助和政策性补贴较多,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

二、农村居民现金支出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居民现金支出为5534元,比上年同期的6615元头减少1081元,同比下降16.4%。

(一)生产费用支出略有增加。上半年,生产经营费用支出1348元,同比增长3.5%。

(二)购置资产及非经常性转移支出大幅减少。上半年,购置资产及非经常性转移支出为313元,同比下降80%,主要原因是上年农村居民在购买用于生产生活上农业动力机械、家用轿车以及房屋装修建盖的固定资产支出较多,今年购买较少,购置资产及非经常性转移支出等大幅减少。

(三)生活消费支出趋于合理。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我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加上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消费支出增加。上半年,现金生活消费支出4608元,比上年同期的4048元增加560元,增长13.8%。在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908元,占19.7%;衣着消费支出171元,占3.7%;居住消费支出124元,占22.62%;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75元,占10.3%;交通和通讯服务消费支出887元,占19.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19元,占11.3%;医疗保健支出178元,占10.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35元,占2.9%。可以看出,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服务消费、文化教育娱乐比重大, 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相对较少。这体现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较低,刚性支出比重较高,享受型消费仍较低。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发展基础弱,投融资不足。受县级财力及上级扶持政策的影响,财政资金投资不足,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的基地设施、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机构在产、加、销环节上主动服务不足,融资贷款限制多,农业龙头企业自身的融资和信贷能力偏弱,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二)产业规模小,基地标准化程度低。我县虽然建成了烟、桑、畜、蔬、花、果、药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产业,但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不到位,多数特色产业仍然存在“散、小、弱”的问题,种植效益较低;产业园区基地规模小,大棚、冷库、收储、包装等功能设施不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特色产业的吸引力不足,引进龙头企业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难,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三)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弱,带动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县虽然发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但组织化程度底,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低,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装备差,缺乏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弱,存在有样品无产品的情况,导致产品副加值不高,产业链短。

(四)农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多数农产品基地缺乏当家品种、主打品牌和知名品牌,导致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竞争弱;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功能设施不完善,市场开拓能力弱,电子商务起步晚且发展慢,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不规范,生产基地、产品加工、流通营销各环节衔接不充分,导致产销脱节,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增强市场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产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风,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抓好传统产业同时,借鉴现代农业流转土地模式,积极推进猪、牛、羊规模化、集群式养殖,发展肉类产品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的原则,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同时,积极与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和劳务输出联系点,及时捕捉信息,抢占较多的劳务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资金、信息回乡创业,既造福家乡,又吸纳剩余劳动力。

(三)夯实农业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劳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