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县人民政府文件   > >  姚政通
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专题询问意见的通知
来源: 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访问量:9362 | 发布时间: 2020/9/30 17:50:5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现将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医疗卫生及防疫工作情况专题询问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姚安县人民政府        

2020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医疗卫生及防疫工作情况专题询问的意见

(2020年9月25日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


姚安县第十七届县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对县人民政府医疗卫生及防疫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询问,结合专题询问工作的要求,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划片区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强化县级公立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沪滇合作、远程医疗等方式,提升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综合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抓实中医医生的培养,充分发挥中医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补齐短板,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积极开展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和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落实健康教育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使全县人民群众在医疗共建共享中更有获得感。

二、压实责任,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要将医疗体制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深入研究改革思路、步骤及方法,坚持公益性质不变,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县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共体改革工作统筹推进。要进一步落实鼓励和扶持社会办医政策,优化社会办医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探索调动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性,制定和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发展计划和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做好乡镇卫生院业务、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目标,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夯实基础,提升医技能力和服务质量

要认真研究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采取分级、分批次、逐步招聘、引进、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的引进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和管理体系,健全用人机制,在确保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退一补一的前提下,推行医院人事编制备案制管理,打破事业编制束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编外用人管理,优化编外人员进入程序。要加快推行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补偿机制调整、绩效评价考核机制。让制度管理人,让机制激励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医术,提升技术,为患者提供更高更好的优质服务。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乡镇卫生院、栋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栋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调整明确乡镇卫生功能定位,使其真正成为乡村区域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指导中心。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投入,培养一批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专业人才。要对现有技术人员开展轮训,使其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推动县级医院支持带动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支持带动村卫生室,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良性互动的医疗服务机制。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队伍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村医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乡村医生进退保障机制。加强对村医的培训,提升村医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加大医防融合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转变“重医轻防”观念,做到医防融合。要进一步推进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联防联控、全社会参与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督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各项职责,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治、传染病监督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长效机制,推动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要配齐配强专业性强的防疫技术人员,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防疫物资储备,加大传染病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构建组织有力、应对有策、处置有方、联动有效、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