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自然村位于大村村委会东北部,距离大村村委会驻地1公里,下辖2个党小组,5个村民小组,有192户737人(其中:党员29名)。有耕地面积769亩,人均耕地1.04亩,主要收入以种植烟、蚕,养殖猪、牛,务工为主。
中村自然村以“红色引擎聚能量,圆梦小康靠蚕桑”为发展思路,创建“公司+合作社+共育户+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在原有传统正批次春、夏、秋、晚秋蚕的基础上推广多批次养蚕,一年可养7—8批,将先进实用多批次养蚕技术转化成现实经济效益,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2021年,中村自然村桑园面积达400亩,覆盖5个村民小组206户农户;养蚕813张,产茧43.3吨,实现产值195万元。
中村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结合村庄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资源特色,从村庄环境、房屋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整体风貌出发考虑,以和谐、美丽、宜居为指引,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两手抓,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也重视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紧盯治脏、治乱、治差等重点,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投入强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中村自然村先后投入项目资金400余万元(户均投资达2.4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共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92座,整村率先全面消除了旱厕,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发动群众添活力。成立中村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探索工作模式,做到每个村“两委”成员挂点到每个村民小组,每个党员包到户,入户开展宣传动员,督促村民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制度,发动村民开展“五堆十乱”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清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项整治行动,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小广告张贴、乱种乱养等现象得到全面整治。
三是从严考核保公平。严格执行“红黑榜”考评机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考核专班,每月进行考核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效保障了整治进度和效果。
四是美化亮化提颜值。突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三园”建设,村民房前屋后空地由村民自行选择种花、种菜、种树等形式,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气息、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等元素,对墙体进行美化,共墙体彩绘10余幅,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突出村庄增绿,在公路沿线和集体空地栽种(摆放)树木花草600余棵(株),全面提升村庄颜值。
下步工作中,中村自然村将继续立足实际,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措施,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景美、人和、颜高的美丽宜居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