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藏蓝身影穿梭于金黄麦浪,当法治声音回响在乡间阡陌,一幅警民情深、零距离的生动画卷正在适中乡徐徐展开。为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姚安县公安局适中派出所民警主动将法律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乡音土话”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平安乡村建设注入法治活力。
“田板凳”课堂开讲,普法宣传接地气。
摒弃照本宣科,民警利用村民劳作间歇,在田埂上、在树荫下,支起“移动普法讲堂”,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把法律条文转化成“家长里短”的大白话,宣传内容紧密围绕农村生活实际,用一个个真实案例,拆穿骗子的“花样剧本”;围绕易发的“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 ,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引导大家依法维权、以和为贵。

面对面”答疑解惑,法律服务零距离。
“所长,我姐姐家的孩子要转户口去城里读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啊?”
“我跟你们说,我老伯家就是因为没锁栅栏门,鸡跑丢了,这些警官说的对,出门要锁好门窗。”
秋日清晨,晨曦微露,在菖河村田埂边已经围满了人群,一场法治咨询“义诊”火热开展,面对村民们抛出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民警们耐心倾听,依据法律法规给予清晰明确的解答和指引,对于能当场调解的小矛盾、小纠纷力争就地化解;对于需要进一步调查处理的,详细记录在册,并告知后续处理流程,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金钥匙”打开平安锁,法治意识入民心。
“警察同志讲得清楚,我们听得明白!”一位正在田间休息的彭大爹笑着说道。
适中派出所借助驻村辅警、网格员、乡贤“能人”资源,以村小组能人“人熟、事熟、经验熟”优势,配合乡政府综治办组建“专业+志愿”调解队伍,聚焦辖区居民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争取最大限度化解在村组,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群众心中种下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种子。

脚步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适中派出所将持续建强家门口的法治阵地,创新“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工作机制,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法治宣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全力构建“抬头见法、低头学法、处处有法”的普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