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新闻   > >  部门
以产业合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来源: 姚安县乡村振兴局 | 访问量:6236 | 发布时间: 2023/6/20 10:09:12

自开展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姚安县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始终把产业合作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把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资源作为撬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提升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一、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基础,不断提升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建设。姚安县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围绕“一坝一路”生产力空间布局,持之以恒发展以“花卉、肉牛、蔬菜、水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一是持续在特色花卉产业发展上发力。姚安县坚持花卉无土化的发展定位,全县共发展花卉面积1.45万亩,引入知名花卉企业21户,培育经营主体109个,实现年产销鲜切花5亿枝,实现综合产值10.64亿元,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5000余人。在花卉产业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累计投入沪滇协作资金4245万元,建成花卉基地475亩,定点帮扶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种苗研发支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卉150亩,实现就业450余人。花卉产业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推广,花卉“无土化”基质栽培面积、设施投入标准、产业技术应用处在全省领先水平,鲜切花价格持续领跑昆明花拍交易市场,姚安县被省政府评为2022年度云南省花卉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世界好花看云南、云南好花在姚安的名片更加靓丽。二是持续在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上用力。姚安县依托土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全县共发展种植15万亩绿色蔬菜,实现产值达12亿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万人以上。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倾力支持,绿色蔬菜有机化探索成功,引进深圳自然之星、佳祎云菜等龙头企业在示范园区建成有机蔬菜基地1200亩,累计投入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资金4450万余元,以“弥兴坝子+姚安坝子”为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基地初见成效,稳定成为上海和粤港澳地区的菜篮子,蔬菜种植为全县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新能源产业,助力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建设。姚安县以政策为导向,看准大势抓好机遇,以“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引领姚安“双碳”目标实现。截至目前,我县共引进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姚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三峡新能源云南姚安发电有限公司、大姚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家风电企业,投资33.1亿元建成了梅家山、尖山梁子、小箐山等9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61MW,2021年发电量达9.7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5.84亿元,全年上缴税收9112.5万元。2022年引进深圳远信年产2GWh锂电池储能集成装备制造项目已经完成投入生产,全省第一条储能生产线在姚安落地,第一套储能设备在姚安建成,第一张储能订单在姚安签订,投入生产3个月实现综合产值达2000万元。

二、以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推动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新成效

(一)高位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姚安县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建设,及时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挂职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飞地经济”工作专班,高位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紧紧依托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资源,以姚安坝子为中心,以南永公路和福禄大道为主线,高位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园区建设专债项目、沪滇协作项目和定点帮扶项目建设,加强与上海、定点帮扶单位和东部地区企业的沟通交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开展高层互访,走出去招商,引进多家企业进驻园区,引入更多社会资金注入产业园区,2022年产业园区企业社会资金投入达1.6亿元,产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州全列。

(二)园区建设助推产业迅猛发展。姚安县在依托区位优势,以姚安坝子为中心,借助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资源,全力布局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建成年收储能力达2万吨的水果分选收储中心1个(235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建成绿色农产品包装厂2个(1197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建成新能源生产基地2个(260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引进佳祎云菜公司投资1.37亿元建成108亩的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引进云南潘祥记工贸有限公司启动了鲜花饼生产线建设,建成魔芋生产加工厂1个、建成山药加工厂1个。截至目前全县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生产线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打通全县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我县以南永公路沿线5公里范围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生产线园区建设已经形成,延伸了全县绿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带动全县劳动力就近就业6000余人,带动全县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循环发展、三产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周朝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