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新闻   > >  部门
姚安县抓实抓细资金项目管理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姚安县乡村振兴局 | 访问量:5925 | 发布时间: 2023/4/25 10:25:56

近年来,姚安县以壮大肉牛产业、花卉产业“一县一业”为抓手,通过创新衔接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库、培强经营主体、强化统筹调度、压紧压实责任,创新资金、项目、资产一体化管理模式,走出一条资金精细化、产业集中化、资产优质化管理的新路径,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精准精细管理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把整合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上来,资金投入从脱贫攻坚期的“补短板”模式变为现在的精准管理模式。202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29336.84万元,实施项目188个,为全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4月姚安县被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为云南省花卉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10月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一是强化项目库“建、管、用”,确保“用”到实处。采取“自下而上”申报,严格执行“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入库,由县级实施的项目,经行业部门提出,征求相关乡镇、村的意见后履行“县审定”程序后入库。2023年全县入库项目193个,总投资16.24亿元。采取“自上而下”进行培训、指导,每年10月份进行项目库入库培训,从支持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内容、绩效申报、入库程序、系统操作、负面清单等方面进行重点讲授。会后深入乡镇村进行指导,加强入库项目的论证和储备,高质量建好项目库,为资金精准使用搭建平台。二是强化资金、项目精准审核,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由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宗局、县发改局、县林草局等行业部门组成的项目审查领导小组,对每一笔资金安排进行充分论证,对负面清单项目坚决不安排资金。严格审查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概算、联农带农、资产收益、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三是强化资金、项目的一体化管理。从绩效目标申报、资金下达、实施方案评审、项目实施、公告公示、项目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管。项目批复后,督促乡镇、部门落实业主方责任,及时组织施工。实施中定期向全体村民公开公示建设主体、运营机制、经营主体、维护维修、财务收支等情况。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收集会议记录、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管理材料、拨款材料、决算材料、建设前后照片、财务收支等相关原始资料按县乡村振兴局统一制定的21项材料清单进行归档,确保档案资料完整,管理规范,并落实好村级项目相关公告公示工作。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对项目前期、中期、后期进行三次监督考核,全方位开展项目资金监督检查。项目初期,到项目实施村与乡镇、村进行座谈,听取管理方式、建设模式、监管方式、拨款审批等建设情况,并查阅资料。项目中期,对设施情况进行现场核查。项目后期,对项目进行验收、资产移交管护、财务资料等进行检查。四是强化统筹调度。县人民政府每月上旬对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行调度,对上月完成进度进行通报,对2次未完成进度的乡镇和部门进行约谈分管领导,3次未完成进度的乡镇和部门约谈主要领导。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实地核查,并指出存在问题、下步改进建议。2023年组成督查指导2次,对9个乡镇11家部门进行了督导。至3月22日,全县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达30.3%,超额完成一季度支出进度25%的要求。四是强化绩效跟踪管理。对资金项目采取事前评审、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对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采取乡镇和部门给予项目资金倾斜;对项目实施进度慢、绩效目标完成慢的进行调减下批次资金额度。

二、创新“山坝牵手”投入机制、实现产业集中化。以产业兴旺为主线,明确资金投入集中向产业项目倾斜,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为目标,安排项目以联农带农强、示范带动强为标准,建立“飞地经济”“山坝牵手”思维,创新产业项目投入机制,把产业项目投资方式由“撒胡椒粉”式的分散投资模式转变为“集中优势、抱团发展”的模式上来,科学合理分配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把分散投入到各乡镇、村的项目集中投入到坝区,收益联结到各乡镇,切实做到项目集中、资金集中、区位集中。同时,引导企业往园区聚、资金向园区流,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资源互补,有效解决山区产业培植难、园区产业投资少的问题,确保产业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后企业引得来、能盈利、有收益。近年来,全县共集中投入资金2.97亿元,形成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16项,其中:花卉种植基地9个、蔬菜种植基地4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仓储加工等标准化厂房5个,先后引进云南云秀花卉、佳祎云菜、佳鑫牧业、远信集团等16家省内外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资经营,带动形成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科研、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推进重点产业链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动产业和要素集聚,避免了扶贫项目、衔接资金帮扶项目散小弱的现象。此外,在明晰扶贫项目资产权属和经营主体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分阶段以总投资的7%、8%和9%收取租金,资产收益联结到全县所有村集体和脱贫困户、监测户,做到企业和群众互利双赢。

三、强化资产管理,实现资产优质化。对确权到乡镇、村的经营性资产收益,投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产全部纳入县级统筹监管,资产收益采取先缴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再原渠道下达给各乡镇、村。2013年以来,由各乡镇负责实施并形成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共70个,资产总规模达10875万元,纳入县级统筹监管项目资产28个共计10008万元,比例达92%。每年将扶贫项目资产收益的50%用于开展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工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补助因灾受损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补助因教育、医疗等费用支出占比较高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方式进行扶贫奖补。每年将收益的35%用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抢险救灾、便民服务设施设备等。每年收益的10%提取公益维修基金重点用于项目资产运营管护。每年收益的5%提取风险防控基金,用于应对不可控风险。资产收益由村两委集体决策,提出计划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使用。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分类,不断提升扶贫项目资产收益质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022年,全县纳入县级统筹管理扶贫项目经营性资产16个,收益947.4万元,全县9个乡镇77个村(居)委会6757户脱贫户和848户监测对象受益。群众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收益,还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拓宽群众增收、财政增长新渠道。(马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