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新闻   > >  部门
浅谈姚安县红色旅游的发展
来源: 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 访问量:1266 | 发布时间: 2025/8/4 10:10:59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而极具时代价值的特色旅游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纳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凸显其在传承红色基因、赋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号召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为人民服务实践,如何高质量推进县域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姚安县基层调研,以姚安红色旅游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布局作浅谈,以期为区域红色文旅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一、红色旅游概念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救星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很多人都还记在心田。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活的信仰产生了偏差,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为引导群众扭转观念、忆苦思甜、感党恩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特色道路、根据地在农村山间,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二、姚安历史文化背景

姚安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州西北部,和牟定、南华、大姚相邻,与大理州祥云县隔江相望,国土面积1803平方公里,全县设6镇3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有汉、彝、回、白等23个民族,总人口21万人。

姚安历史悠久,古代姚州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称。姚安的历史开辟较早,有文字记载的、姚安历史的开端,是周代战国时期(公元前298至前263年间),古滇国庄蹻部将周小卜将军开疆拓土,率先将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入姚州大地,让姚安在先秦时期就有了“滇”文化的高度发展;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栋县,这也是中原王朝政权建制在姚安的开端;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南中统部,节制达57州县,包括云南省的中部、西部,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区,其历史地位之重要性史称“绥怀六诏,镇靖百蛮,羁縻十三州”,这是姚安建制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宋代为大理国的统矢府,是大理国八大名府之一,称姚府,是重臣宰相高氏故里;元代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改姚州为“姚安”,为长治久安之意;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置姚安军民府;清罢府为州;民国置县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姚安属楚雄专区所辖的17个县之一,1958年10月,姚安、盐丰、永仁并入大姚县,1961年4月复置姚安县,属楚雄州10县(市)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姚安县博物馆馆藏国家级文物居全州前列,馆藏文物达1000余件。有着78项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分别是与故宫同时期的建筑德丰寺、始建于唐天佑年间的龙华寺;省级6项;州级6项;县级64项。还有101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82件。姚安县文物特点是数量多、种类齐、连续性强,为研究云南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名人荟萃,唐代李善、骆宾王、张柬之,明代李贽、徐霞客等均有诗文留姚;姚安籍文人陶珽、陶珙兄弟有诗集传世;清代高奣映博学多才,著书八十余部,“桃李满南中,著作冠一州”;清代姚安军民府知府纪容舒,史称姚安公,其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姚安多有美谈;民国赵鹤清画集《滇南名胜图》饮誉海内外。

三、姚安县红色旅游基本情况

(一)红色资源优势

1、红军长征遗迹:1936年4月16日至19日,红军长征过姚安,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比如龙岗观善红军烈士墓等,这些都是红军长征在姚安的历史见证,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革命老区与根据地:姚安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滇西工委领导下的东山区人民政府和“边纵”第八支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像大河口乡大白者乐大庙“边纵”第八支队指挥部旧址、地索坪姚安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等,这些革命旧址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二)当前发展举措与成果

近年来,姚安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的交通建设,改善了通往红色旅游景点的道路状况,方便游客前往。例如左门乡虽然距县城44公里,但交通便利,处于楚雄半小时经济圈、大理一小时旅游圈、昆明一小时都市圈的“三圈”交汇节点。配套设施上,建设了如红色旅游公路、纪念塔、文史馆、展览馆等基础设施。同时,在县城西山森林公园建设了“姚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地索坪村建设了“地索革命烈士纪念塔”等设施和景点。

为进一步提升姚安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姚安县利用举办大型文学创作采风、书法美术采风、摄影比赛等活动,以及“七一”“八一”“国庆”等节庆活动契机,加强红色旅游推介。同时,针对青少年群体,利用重大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精心设计红色研学、社会实践等项目,丰富姚安红色旅游形态。

(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4年姚安县共接待旅游人次153.92万人次。2023年7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姚安纪念馆建成开馆,通过图文展板、油画、雕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过姚安的历史场景,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的重要阵地。开放至今已接待省州县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学者、人民群众等47万人次。2023年12月,左门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姚安县博物馆被评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

(四)红色旅游发展机遇

1、政策支持: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姚安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推动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建党节、长征纪念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红色旅游迎来新的热潮,姚安县的红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3、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姚安县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光禄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将红色旅游与古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四、姚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情况

姚安不仅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滇西工委领导下的东山区人民政府和“边纵”第八支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境内留存有丰富的红色遗迹和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姚安县依托红色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整理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培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积极申报,并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成功将境内“边纵”第八支队和东山区人民政府活动过的根据地、官屯、弥兴、大河口、左门4个乡镇列为了云南省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加大了扶持开发力度,有力地推进了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持续不断地开展对革命文物的征集和红色文化的研究整理,征集保存了一大批各个时期的革命文物。同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委发文的形式确定了“姚安解放纪念日”;三是先后编辑出版了《那片热土》《红军长征过姚安》等一批红色旅游文化宣传书籍,强化了对红色旅游文化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四是加强红色遗迹的保护。将仁和亦乐村、前场杨大村、龙岗观善红军烈士墓,马游小尖山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洪盛祥、梁文宗烈士墓,大河口乡大白者乐大庙“边纵”第八支队指挥部旧址,地索坪姚安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葡萄箐东山区人民政府旧址等红色遗迹列为了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五是加强红色旅游景点和纪念设施的建设。先后在县城西山森林公园建设了“姚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地索坪村建设了“地索革命烈士纪念塔”,县城梅葛文化广场建设了“姚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设施和景点,共投资967万元;六是近年来在栋川镇蛉丰村、光禄镇光禄社区、左门乡地索村等村社共投资698万元建设修建初心学堂;七是投资260万元在博物馆建立了姚安革命历史红色旅游打卡点。目前,姚安县博物馆已成为全县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姚安革命历史必到之地;八是把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例入“十四五”规划中,相关红色旅游项目已向省州主管部门申报推送,争取立项、资金;九是将红色旅游项目“地索村”申报为州级旅游名村;正在努力积极向上申报“全国重点红色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景点逐步完善吃、住、游、购、康、体、休、养相关功能元素,2023年已申报为省AAA级红色乡村旅游景区;十是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姚安段)光禄镇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已建好投入使用,近年来为省、周边州市、县广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红色旅游打卡点。

五、姚安红色旅游业存在的困难

姚安红色旅游起步晚,一是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二是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不强、基础差、投入少、旅游要素还不足;三是旅游管理滞后,旅游业是涉及交通、农业、水务、林业、城建、市场管理、招商、乡镇村、消防、公安、环保、文化和旅游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系统工程,如何综合管理目前我县还未形成健全的协调机制,出现了发展、服务、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对外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五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第三方旅游管理营销企业;六是旅游业投入大、招商困难。

六、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及布局

(一)要依托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三位一体”整体推进,重点做好红色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顶层设计、蓝图规划、项目包装、向上争取资金。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小、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去做。目标定远大,从基础做起。进一步抓好红色旅游项目储备、申报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红色因素,确保红色资源排查、挖掘、保护、利用、开发“五到位”,围绕“红色资源”和“党建示范”两个重点,及时组织力量对全县区域内革命遗址遗迹、纪念碑、亭、馆等历史遗迹开展摸底排查,进行规划建设、保护修复,并将其串珠成线,互相辐射。

(三)要以姚安实际情况为基调、要以光禄古镇4A级旅游景区古镇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红色旅游不仅要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为主要内容,还要以良田、福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业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不可缺少内容,在满足游客学习革命精神,红色增辉、精神补钙的同时,也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天然美,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中放松自我的需求,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精神升华,心灵上的愉悦感。

(四)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相结合,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种花栽树、修剪花草、除草施肥、挖地种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鱼捞虾、放养动物、水磨米面、水车灌溉、石臼舂米、学做乡村风味小吃、木机织布、手工刺绣、简单农具制作、陶制品制作等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淡雅,体验耕种收获的喜悦。让游客有一种“房归你住,田归你种,牛归你放,鱼归你养,帮你山野安个家”的整体体验方式。还包括花卉食品、花粉食品、野生植物食品、水果食品、特色风味小吃、水产佳肴等乡村丰富的土特产品尝。

(五)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姚安旅游进行专门的宣传包装,凸显特色,提升姚安红色乡村旅游知名度。

(六)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级旅游人才、通过招考或从全县各行业调配具有旅游悟性高的人才,定期送往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培训。组成相关人员到井冈山、邵山、延安等红色旅游已形成模式、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去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取经。

(七)要结合社会事业和商业化同步推进,通过招商引资和其它方式引进第三方旅游管理营销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的社会资本运行模式。

红色旅游建设是一项凝聚人心、传承精神的系统工程,需上级主管部门的高位推动、文旅战线的齐力同心、实干与巧干的深度融合,更离不开全县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方能让姚安的红色旅游蓝图变为现实,让“爱我姚安”从口号化作生动实践。

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红军戎装,循着先辈足迹,沉浸式体验行军生活;品尝忆苦思甜红军饭,在一箸一食间感悟峥嵘岁月;于山水草木间涤荡心灵,暂别生活压力与工作纷扰,享受自然馈赠的治愈时光,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中升华生命质量。

在省州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科学统筹领导下,全县上下勠力同心,以“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契机,借“七彩云南”蜚声国际的旅游品牌影响力,依托“火火楚雄、浪漫花都”的城市名片效应,抢抓“四大走廊”建设“滇中旅游环线”布局机遇,姚安的红色旅游事业必将厚积薄发、乘势而上,绘就一幅霞光满天、绚丽多彩的文旅新画卷!(谭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