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规划信息   > >  发展规划
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 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 访问量:11431 | 发布时间: 2022/11/16 15:50:2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进入新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加速融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在省、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姚安县紧紧围绕“文化姚安”建设目标,着力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一、姚安县“十三五”文化发展成就回顾

(一)文化发展现状

1、文物资源现状。姚安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千件,文物藏品丰富,种类较齐。有古生物化石、石器、陶器、玉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印章、古字画、古大理石画屏、碑帖、木雕文物、历史文化名人遗物和大量民族文物及现代革命文物。这些文物尤其以青铜文物数量多,种类齐,连续性强,质量高而享誉云南。它既有滇池文化特点,又有洱海文化特点,同时又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造型精致,纹饰多彩。其中,国家珍贵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82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曾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赞誉。姚安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也十分丰富,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

2、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姚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享有“花灯之乡、梅葛故地”的美誉,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说。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些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姚安历史发展的见证,组成了姚安县绚丽多彩,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由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境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为完善。还有“彝族梅葛”“姚安花灯”“坝子腔”“莲花落”等四大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民间故事,舞蹈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县已公布为国家级保护名录3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保护名录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保护名录12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县级保护名录27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3、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深入推进“三馆一站一室”建设,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9个乡镇文化站、77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全县文化旅游扶贫与脱贫目标责任,在原有617个村组活动室的基础上,投入资金6100多万元新建240个村组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全县党员10人以上、群众200人以上村组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县77个村(社区)均建有篮球场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8%。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取得的成绩

1、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石淜、县城文昌宫;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游义学馆、河里渡杨氏宗祠四处文物古建的修缮建设。二是县人民政府自筹100万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进行修缮。三是共计投入60万元,完成了县城文昌宫、地索李家大院、光禄文昌宫、马游义学馆、河里渡杨氏宗祠、高氏衙署6处文物古建筑群的消防系统建设项目。四是投入551.9814万元完成光禄文昌宫一、二院修复工程,恢复了文昌宫旧貌;投入454.8248万元完成诸葛武侯祠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建设。五是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155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类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类198人。六是积极做好申报第三批省、州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作,共组织申报2项省级非遗项目、2项州级非遗项目、6名州级非遗传承人并按时兑现国家、省、州级共26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补助款,落实县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款7.92万元(全县198人)。七是2015年起落实对全县77名村级文化辅导员每月给予150元的补助。八是制定和完善了对各级传承人的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对传承工作任务作了量化要求,建立了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活而有序

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强对7户网吧、9户娱乐场所KTV、10户印刷类、10户书报刊、2家电影院共38户文化娱乐企业的监管。一是与相关部门协作,提供便捷服务。按照“先照后证”工作要求,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协作,推行网上关联审批机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县城区文化娱乐场所对经营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娱乐业加快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定期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巡查。积极参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高考期间,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严禁校园周边商店、网吧、歌舞厅等制造噪声影响高考,确保了高考的顺利进行。5年以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4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21家(次)。共办理案件13件,依法取缔KTV经营2户,吊销网吧《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1户,其它行政处罚10件,总计罚款39876元。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压实责任加强巡查检查,全行业参与抗疫斗争,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三是推进改革提高执法水平。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将分散在我局内设机构及单位涉及的文化和旅游、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市场领域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扫黄打非等职能剥离,组建“姚安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厘清部门职能职责,聘请法律顾问形成常态化制度,执法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执法业务水平。目前,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执法人员有12人,加强了执法力量。

3、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十三五”期间,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三馆一站一室”为阵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合了现有的文化文物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博物馆展厅、民族民俗文化展厅、书画展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非遗展厅共展出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省级非遗项目、实物126件;博物馆展厅共展出青铜器、石器、陶器等小件文物106件,高奣映铜像、铜钟等大件文物12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可移动文物80件;民族民俗展厅展出13个系列,实物183件。加强免费开放资金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十三五”以来,县图书馆接待读者20.12万人次,图书、期刊流通30.6册,播放视屏及教育片150场次;县文化馆免费接待观众40万人次,组织书画展21期,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6期,培训1200人次;县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79万人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组织送戏下乡400余场次,观众达60余万人次;乡镇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1332场次,观众120余万人次。

4、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十三五”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节庆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举办“迎新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十一”和“九·九”等专场文艺晚会。二是广场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每周一场定期组织农村业余文艺队在县城梅葛广场开展文艺展演;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三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了送春联、送图书活动;开展“送戏下乡”、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演出活动场次,服务群众40.1万人次;组织了光禄古镇二月八“龙华会”“广场大家乐”“云南·姚安荷花节”等文艺演出服务活动余场次,服务群众50万余人次。四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队到禄丰、武定、大姚开展文艺演出;配合完成了楚雄州民族剧院在姚安各项文艺宣传演出,配合云南省花灯剧院“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完成文化惠民演出。五是艺术精品涌现。姚安坝子腔“姚安坝子好风光”荣获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入选证书。精心组织编排花灯歌舞《姚安小邑拉花》,彝族三人舞《喏么嘞塞》,独唱《山里的火塘》,花灯小戏《彝寨鼓声》、花灯小戏《做媒》参加全州新剧(节)目展演获奖。聚焦脱贫攻坚宣传正向能量,创作了花灯小戏《拆牵》《扶贫路上》《县官审案》、花灯歌舞《小邑拉花》《荷城花开》《美丽姚安》《彝山欢歌》等32个剧目,组织演职人员深入全县3乡6镇77个村社区,开展了精准扶贫“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宣传演出。

二、“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优势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增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出了打造“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提供创意产业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输出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以及特色文化产品的要求,这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建设“文化姚安”的资源优势。

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姚安”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把握县情,找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为文化事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姚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汉文化与彝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正适应和吻合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姚安县提出了建设“文化姚安”的发展思路,必将推进姚安文化的更大发展。

3、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十三五”提供强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大了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培植文化产业的工作力度,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二是文化资源的传承、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不断深化;三是农村文艺创作和表演不断发展;四是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初步建成;五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二)不利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事业基础设施薄弱

“十三五”期间,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我县基础薄弱,投入资金有限,很多自然村和小组还没有活动室和活动广场,导致我县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但我县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由于分配体制等的原因,造成人难进、人难留的困境,导致我县文化人才队伍数量不多、不专、不精情况突出。其次,以管理、人事、利益分配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还不完善。另外,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还不成熟,人才方面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陈豪书记调研楚雄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抓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契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育民工程、文化乐民工程和文化富民工程,推动姚安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谐进步、协调发展。

(二)发展思路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并积极发展城镇、社区和农村村、组、户文化网络,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事业。坚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为改进和加强社会文化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凝聚力,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优秀文化鼓舞群众,民族文化团结群众,把全县人民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干劲鼓舞起来,信心激发出来。

(三)发展目标

1、优化公共文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3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继续深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文化资源联动共享,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县城中心广场及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为活动平台,以县文化馆和城乡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为依托,以农村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和村社文化为活动内容,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充分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2、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文艺精品

努力创作,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打造精品,树立和强化文艺精品意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住花灯、梅葛、坝子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机遇,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精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力求推出一批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地区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精品,打造姚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做到年年有新品,三年、五年出精品。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鼓励传承人(团体)开展传习活动。加强对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推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

4、抓好文物保护申报及修缮工作

十四五期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抓申报,促保护、重管理”为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文物修缮资金,对各级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并对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善调整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说明牌。要加大文物征集经费投入,抢救征集社会流散文物。提高博物馆科普工作水平,多部门联动进一步提高“文物活态化”水平。提高博物馆智慧化水平,重点推广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藏品研究、保管、展示方面的应用。

5、抓好特色文化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大力扶持和发展民族工艺、彝族刺绣、文化大户、农家书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对县内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保护维修,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围绕建设“文化姚安”的重大战略,依托姚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姚安县文化旅游总体策划案》和《姚安县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以打造“一核两翼”为核心,恢复县城历史文化韵味,把光禄打造成文化旅游古镇,把姚安坝建成“花灯之乡”,把马游建成梅葛文化基地,把左门建成彝族文化基地,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

6、以“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十四五期间力争文化娱乐产业营业收入45936万元,增速达10 %。加强对文化娱乐企业服务,按照“先照后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审批流程,降低文化行政审批门槛。引导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县城区文化娱乐场所对经营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娱乐业加快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继续开展好“清源”“护苗”“净网”“秋风”“固边”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市场清理整治活动,严查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有效规范我县文化和音像品经营场所经营秩序,净化我县文化市场环境。注重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人才培养,做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设置改革,理顺机制,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大对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建设力度,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县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不少于5人。为适应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工作需要,逐步规划新建办公用房,配备执法所需的装备、人员服装,加强培训统一规范执法文书。

7、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

围绕省州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是着力抓好以管理、人事、利益分配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动力。要理顺现行管理体制,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到管宏观、定政策、作规划、抓监管上来。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人才机制,认真实施“人才立县”战略,培养、选拔、吸引、使用和保护好各类文化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允许和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艺人才“一专多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全县公益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活动;三是探索文化市场化发展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增加文化投入力度,走文化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实现文化创收。

8、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适应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十四五”期间,要紧紧围绕省、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抓好“人才兴文”战略,抓好人才的队伍建设,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培养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培养一批既熟悉艺术规律又懂得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人才,并提供机遇把他们的潜能和才华充分释放出来。改进和优化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并完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抓好乡土民族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通过展览推销活动、在当地学校和农村开设葫芦笙、石雕、根雕、彝族刺绣等培训,为农村民族手工艺人才提供展示才能平台,培养学生及传承人。

四、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支撑项目

姚安县“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支撑项目22项,计划总投资80.03亿元。

(一)姚安县图书馆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外借室及书库,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库兼查阅室、报刊库兼查阅室、地方文献库、多功能报告厅、其他办公室、采编室、宣传室、室外花园读书区、文化长廊、亭子、景观、绿化工程、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6500万元。

(二)姚安县博物馆项目

姚安县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李贽纪纪念馆、高雪君纪念馆、历史文化展厅、民族文化展厅、生态文化展厅、文物库房等,建设室外景观、绿化工程、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6500万元。

(三)姚安县文化馆建设项目

建设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文化馆,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室、展览厅、小剧场、创作厅、各类培训室、多功能报告厅、10间文艺队日常排练厅、文艺队成果展厅、创作厅、音乐厅、休息室等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 计划投资5000万元。

(四)姚安县艺术馆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含美术馆、艺术馆综合大楼一座,停车场一块、建有小广场、公厕绿化工程、绿化、亮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6500万元。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建设项目(姚安县大剧院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15亩,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停车场一块、车位1000个、商铺30个、广告位20个、建有小广场、公厕绿化工程、灯光亮化等。全县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项目及传承人、技能展示展演场所,涉及包括花灯、坝子腔、梅葛和土陶、葫芦笙制作、石雕、根雕等200多名传承人的传习场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15000万元。

(六)全县乡镇村组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项目

镇村组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990个、内容含灯光亮化、绿化工程、排水沟、网络、厕所建设、建设乡村大舞台、配套LED显示屏设施等,实现Wi-Fi全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13000万元。

(七)姚安县村级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

全县77个村委会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可移动舞台一个,15平方米LED可移动显示屏一个,实现场地内Wi-Fi全覆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8000万元。

(八)全县村史馆建设项目

建设77个村史馆、每个村史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周边道路、绿化、亮化、道路、旅游厕所、服务室等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40000万元。

(九)姚安县智慧化图书馆

新建图书无人自动还借系统及设备,新建数据中心、wifi全覆盖,新建视频监控及智慧闸机系统、新建消防系统,新建数字服务一体机及智慧阅览室,新建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

(十)姚安县智慧化文化馆

新建无人自动讲解引导系统及设备购置,新建数据中心、wifi全覆盖、线上群众文化服务系统(各乡镇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建子系统)、VR智能体验系统,新建智慧闸机系统、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新建消防系统,新建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

(十一)姚安县智慧化博物馆

新建无人自动讲解引导系统及设备购置,新建“云上文博”线上展览系统,新建数据中心、wifi全覆盖、VR智能体验系统,新建智慧闸机系统、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新建恒温、恒湿、防潮、防虫文化保护系统及设备购置,新建消防系统及防雷设施,新建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3000万元。

(十二)实景舞台剧《菩提女传》

包括剧本的创作,走访当地群众收集素材。舞台剧场地、道具、音响、灯光的配置。导游、演员的招募、排练。后期艺术加工、剪辑。计划投资10000万元。

(十三)电视剧《高奣映传奇》

电视剧初定40集,以高奣映生平为创作蓝本,体现土司文化、边地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明末清初社会巨变。剧本的创作阶段、走访当地群众收集素材。结合我县旅游开发,让“静态”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直观感受姚安县的风土人情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魅力。包括拍摄场地的选取、道具、音响、灯光的配置,导演、演员的招募、排练。后期艺术加工、剪辑。电视剧审批、发布。计划投资100000万元。

(十四)电影大型电影《高氏大中国》

电影以大理国时期高升泰建国大中国后归政于段氏为创作蓝本,剧本的创作阶段、走访当地群众收集素材。结合我县旅游开发,突出高氏一族在大理国时期兴盛,直观感受大理国风土人情。包括拍摄场地的选取、道具、音响、灯光的配置,导演、演员的招募、排练,后期艺术加工、剪辑,电影的审批、发布。计划投资10000万元。

(十五)《荷城颂》大型综合娱乐项目

为了丰富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荷城颂》娱乐项目,每年11月至12月间,以各村民小组、村委会(社区)、乡镇、县城为单位,层层选拔的方式,把姚安县境内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发扬光大,长期打造以大家乐,人人参与的文化品牌。计划投资10000万元。

(十六)龙华寺修缮项目

全面接顶维修,门窗防虫防腐处理,寺院整体基础加固,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和防雷设施维修,智慧停车场、管理用房、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2000万元。

(十七)李贽桥修缮项目

修缮桥的主体、基础加固、河道疏通、周边环境整治、标识牌标志碑。计划投资660万元。

(十八)德丰寺修缮项目及消防配套设施

建设整套消防设备及消防水池,房屋全面接顶维修,柱子一麻五灰维修、防雷系统、集装箱式文物库房、标识牌标志碑。计划投资2100万元。

(十九)张与仁校舍旧址修缮项目

对张与仁故居和校舍旧址进行整体修缮,建设套消防设备及消防水池,房屋全面接顶维修、建筑主体除险加固、标识牌标志碑。计划投资1200万元。

(二十)姚安县长征红色文化公园

在亦乐村红军烈士墓的基础上建设红色文化公园,兼具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项目占地50亩,新建3000平方米革命老区纪念馆(含红色文物展厅、VR历史场景展示、纪念馆智慧化建设)登山步道、风雨楼、观景台、游客服务区、旅游厕所、公园绿化亮化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地设施等。计划投资6000万元。

(二十一)弥兴镇大苴村古溪地民族村提升改造项目

村内道路硬化共长806米(含路基整形),宽3米,厚0.25米;对村内2个古井进行改造修复;新建砖混结构彝族文化特色村史馆1个,78平方米;安装彝族特色太阳能路灯20盏;对村内建筑物墙体立面进行美化3500平方米;在村内建设彝族特色文化凉亭2座;从村口至村尾杂草清理及边坡处理1项;新建砖混结构彝族文化特色公厕1个;文化长廊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00万元。

(二十二)弥兴镇花灯文化传习所建设项目

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弥兴镇新建传统花灯文化传习所(含室内演出、排练场所)及相关附属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000万元。

五、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快建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农村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人员在职不在岗,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社会文化辅导员队伍并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保障以巩固文化工作组织网络,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保障。着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发挥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文化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多元化投入方式,增加文化投入力度,以政为主导,鼓励企业投资,社会参与,实现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转变。重点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文物维修、文艺精品创造生产、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和市场培育等项目。

(三)推进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创新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突破妨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与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不断深化各类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文化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建立科学的文化生产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创新姚安特色先进文化。

(四)强化依法行政和文化市场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切实加强对文化事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确保文化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思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把好资质、资金、产品等准入关,营造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行使管理职能,积极促进社会监督,大力培育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和非法经营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附: 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项目表

点击下载浏览:姚安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