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旅游姚安   > >  民族文化
姚安彝族刺绣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 访问量:25231 | 发布时间: 2021/4/20 17:07:03

姚安县彝族刺绣是姚安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彝绣是彝族民间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彝族文化的承载体。姚安彝族最早的服饰是羊皮褂,麻布、棉布刺绣是农耕以后的事。元明清时期,刺绣技艺即在妇女中盛行。因此,姚安彝族刺绣体现了彝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彝族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姚安彝族刺绣分为三部分,一是东山前场镇、适中乡、太平镇一带多为平绣、扣绣为主,二是栋川镇、光禄镇、弥兴镇以挑绣、十字绣为主,三是官屯镇、左门乡以堆绣、插绣为主。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姚安彝绣浓缩着姚安地方的民俗风情,传递着姚安这片土地上悠久的文化,沉淀着姚安彝族深刻的记忆,彝绣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方面,不仅是彝族历史的缩影,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文化财富,彝族妇女用智慧和勤劳,赋予了传统彝绣以鲜活的时代特征和生命力,是彝族人民针尖上的花朵。

一、姚安彝族刺绣的发展现状

姚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彝族刺绣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族文化之一,它除具有浓厚的历史传统外,还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县文化馆自2004年4月以来,启动了在全县范围内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走访了彝族刺绣民间艺人100余人,足迹遍布全县9个乡镇,77个村(居)委会。经过10余年的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县辖区内民族民间彝族刺绣文化资源现状,初步建立起省、州、县级名录,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保护基本情况。

通过普查并逐级申报,在我县范围内现有省级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人罗玉芳1人,州级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人金彩英、李琼绣2人,县级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人12人。2012年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为依据,对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传承人分别制定了传承人管理考核办法,有效促进了民族传统美术彝族刺绣传承人积极带徒传承技艺,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我县民族传统美术彝族刺绣的发展作出贡献。

县文化馆多次开展彝族刺绣保护传承活动,2016年6月通过县人民政府与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全州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姚安梅葛广场举办,此次活动姚安作为主办方,两个展点共展出包括东西山及姚安坝地区彝族服饰、挂件等300多件,让群众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姚安的民族民间彝族刺绣。在每年“荷花节”期间,县文化馆都分别在县文化馆展厅及光禄彝绣临时展厅进行彝族刺绣展示,参加展出的企业每年不少于三家,参展作品在300件以上,参观人次2万多人,充分展示了姚安彝族刺绣的特色和亮点,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组织各级传承人及民间刺绣艺人参加省州县举办的培训班和彝族刺绣展示展演和比赛活动,并获得很好的成绩,其中州级传承人李琼绣的刺绣作品多次获得省、州一等奖,她们的作品远销到海内外,订单源源不断,经济效益良好,同时带动了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

二、姚安彝族刺绣传承保护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姚安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彝族刺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领导机构,落实了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彝族刺绣传承保护等相关工作制度。积极争取省州项目资金扶持,加大姚安彝族刺绣文化研究、保护和挖掘,加大了彝族刺绣保护传承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加大投入,落实扶持政策。每年初把彝族刺绣传承人保护传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经费拨付。认真扎实地做好彝族刺绣的保护和传承,对目前除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以外的民间刺绣老艺人给予适当补助,省级刺绣传承人补助标准每年每人补助5000元,州级传承人每年每人补助3600元,县级传承人每年每人补助400元。

(三)开展培训,传承传统美术。通过县文化馆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协会、企业联合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加大对彝族刺绣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的培训,重点对彝族刺绣的手工技能、技艺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刺绣艺人的技艺水平。县人社局、县妇联、县残联、县团委等部门先后在太平各苴、老街村委会、官屯镇马游小学联合开展技艺培训或开展彝族刺绣进校园活动,共计培训学员300多人次,为彝族刺绣手工艺的传承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四)制定措施,加强保护力度。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保护和传承,归根结底还是要让这份技艺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真正把资源转变为经济。一是制定相关的保护传承措施,加大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的资金技术支持,举办培训班;二是依托我县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特色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三是争取上级支持,抓住机遇,建成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习所和展示厅,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姚安培育成拥有浓郁民族风、特色的精品旅游区。促进姚安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从姚安彝绣村民层面,他们占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他们不知道怎样来保护、开发它;从乡镇级层面来说,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县级层面来讲,往往对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的认识不到位。

(二)挖掘不够,内容单调。当地彝族群众民间自觉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草根”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充分发挥挖掘、弘扬、保护、传承的自觉意识。

(三)人才缺乏,传承人青黄不接。一是由于近年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许多有文艺天赋的农村青年长期在外,二是部分传承人外出务工,随着一批批民间老艺人的老去或离世,致使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传承保护后继无人,严重制约着我县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传承和保护。

(四)保护传承形势严峻。优秀民族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保护传承形势严峻。由于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成本低,方便使用,传统彝族刺绣制造的产品成本高,价格贵从而导致许多优秀刺绣作品倍受冷落,部分刺绣在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品种单一,效益不高。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优化组合,形成完整的实施方案,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具体事项解决问题。加大彝族刺绣研究、保护、挖掘等方面的经费支持,每年初把彝族刺绣保护传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经费拨付,保障好物力财力和人力,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好我县的民族民间彝族刺绣。

(二)建立健全民彝族刺绣保护传承的机制。要保护传承彝族刺绣,必须在全面摸清我县目前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规划,指导我县今后的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工作。建议县文旅、民宗、妇联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专项保护和传承措施,挖掘抢救彝绣(服饰)文化遗产,将县域传统彝族服饰刺绣重点乡镇、村(自然村)公布为“彝绣艺术之乡”或彝族民间服饰刺绣文化保护区;借助县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及时收集各类型的完整的精致的传统套装服饰陈列展示。同时,认真组织本土专家学者系统挖掘整理相关文字和图片,建立完善的电子(纸质)材料库,并逐级申报产业扶持项目。

(三)加大彝族刺绣人才队伍建设。要使彝族刺绣的传承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要抓好全县民族手工艺人才的培养。通过展览推销等活动,为农村民族手工艺人才提供展示才能、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也通过这一活动发现和培养人才。在当地学校和农村开设彝族刺绣等培训,培养学生及传承人,把民族手工艺传给下一代。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展示展演。加大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夯实文化服务基础。为丰富和完善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内容,对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展厅进行提升改造,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建设彝族刺绣展厅,把县文化馆建设成为集文化、文物展示和培训三位一体的文化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文化的育民功能。同时举办民族民间彝族刺绣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展示展演为民间彝族刺绣传承保护提供宣传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民间彝族刺绣制作技艺,感受它们的乐趣和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民间彝族刺绣的传承和保护中来。(王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