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县人民政府文件   > >  姚政发
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9条措施的意见
来源: 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访问量:30577 | 发布时间: 2021/4/26 15:32:52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保持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州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姚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运用好“健康码”“通信行程卡”等信息化防控手段;持续抓紧抓实抓细“三个战役”“九大工作机制”“三个清单”“三道防线”“四个行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国家和省州的统一部署,抓紧制定应急预案,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扎实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等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调度等工作,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严防疫情输入和反弹,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牵头,县卫生健康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围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围绕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县人代会确定的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的目标,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功九成”“四季度大收官”的进度和节奏,盘清锁定目标任务账、任务支撑账、时序账、差距账、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账、质量效率动力账“六笔账”,强化条块支撑、时序支撑、“三个变革”支撑、体制内外支撑。认真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五个一”、政府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稳增长、“三进企业”“红黄绿灯”预警通报等配套制度措施,打好稳增长系列“组合拳”,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把握经济发展中的苗头性和潜在性问题,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引导预期,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增强经济运行的匹配性、均衡性、可持续性,避免经济运行异常波动、大起大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级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主动融入省州发展战略

(三)健全完善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体制机制。畅通供需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产业循环,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融合,实现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畅通要素循环,培育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市场,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畅通内外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提升出口质量。(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抢抓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的宏观政策调节“窗口期”机遇,把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改革等政策协同起来,吃透政策、研究政策、集成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健全保障政策落实机制。实施抓“双创”稳就业、抓项目增投资、挖潜力促消费、稳金融强实体、扶企业激活力、抓建筑业稳房地产、加快服务业发展、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四加大”强保障、补短板惠民生“十大专项行动”,推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继续执行税费减免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政策,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3500人,稳住就业基本盘。实施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和调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继续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各项措施,提升金融机构精准服务能力,确保全年新增银行贷款4.55亿元,增长12%。及时足额兑现省州县促进外贸发展支持政策,激励县内企业扩大出口,着力抓好重大外资投资项目引进,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紧扣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对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万元—5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县级给予3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万元—1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县级给予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县级给予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县发展改革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投资促进局、县人行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五)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争取省州补贴支持,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7.9万人以上。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生活,强化救助措施,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好市场主体培育攻坚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年内新登记市场主体1150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万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加强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保障工作。聚焦重点产业建设目标,梳理全县重点产业链名录,着力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锻造长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切实兜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民政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六)扎实做好脱贫地区的后续帮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扎实开展“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消除533户1605人边缘易致贫户致贫风险,全面消除450户1039人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确保全县已脱贫人口能致富、不返贫。同时,加快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发展思路、帮扶群体、工作内容、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帮扶力量、工作机制方面的紧密衔接,主动争取进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县扶贫办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四、坚定不移扩大内需

(七)持续开展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的目标,按照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部门化、责任领导化、问责严肃化的要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鲜明导向,更好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农业投资增长5%以上,数字经济投资增长200%,能源投资增长45%,旅游文化投资增长20%,综合交通投资增长6%,水利投资增长35%,房地产投资增长11%,教育投资增长20%,卫生投资增长15%,生态环保投资增长30%。(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州生态环境局姚安分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八)不断拓展投资空间。抢抓国家支持“两新一重”建设重大机遇,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进一步压实稳投资工作责任,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双十”重大工程、“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年度重点支撑项目建设,破解投资融资、要素保障、资源配置三大难题,调高产业投资(含工业投资、园区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有效性、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全“投融建管营、本息全覆盖”全链条推进机制,完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力争新增各类融资20亿元以上。(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投资公司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九)加大重点项目综合协调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增投资指挥部工作机制,以“五大枢纽”为重点,实施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铁路“补网提速”工程,加快推进昆楚大复线、滇中引水、美丽县城、特色小镇、龙鼻子河库连通工程、高效节水农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风电、光伏、农网升级改造、输变电站建设为主的能源网建设,抓好骨干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光网城市、宽带乡村、4G网络为主的“数字姚安”建设和新基建项目建设,构筑起跨越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扎实推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两新一重”“双十”重大工程、“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年度重点支撑项目等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0万元以上、新型城镇化投资完成20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9亿元以上。(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实行围绕重大项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和限时办理、限期销号制度;坚持月通报、季考评投资项目运行工作机制,明确重大项目建设目标、工作责任、保障条件,量化评价投资项目推进情况。建立县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定期调度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县域内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盘活存量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2021年县本级安排前期工作经费不低于1500万元。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等资金支持。完善“发改部门梳理推介、银保监部门转送、银行自主审批”模式,协调金融机构在贷款规模、利率、期限等方面对重点项目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姚安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草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一)促进传统消费升级。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围绕提升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乡镇包装“一节一景点、月月有热点”节庆旅游活动,促进节假日旅游消费。实施文旅体育消费惠民政策,推出阅读、电影、演出、展览、健身、自驾游等消费优惠措施。实施更大力度促消费政策,扩大县域消费、乡村消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稳定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批零住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金融保险、居民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建设一批城乡商业服务综合体,改造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创建1条商业步行街,打造2个以特色小镇、特色街区、“深夜食堂”为重点的夜间经济示范点,发展连锁经营和社区便利店,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除省州奖励以外,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的,给予基数奖0.5万元,按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增加额的1‰给予增长奖(单户企业最高不超过2万元);对新达限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的法人企业和个体,除州级奖励外,县级给予每户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首次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物流业法人企业,除州级奖励外,县级给予每户一次性奖励3万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增长30%以上的,每户给予0.5万元的奖励资金。对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给予每户补助奖励3000元。对新建达到国家标准并验收合格的大型批发市场,县级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列入省州级支持的市场建设项目,在省州补助的基础上,县级一次性再补助5万元;对新建的自主经营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新型购物中心(商贸中心),在州级补助的基础上,县级一次性补助3万元。(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二)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围绕实施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严格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停车优惠等政策,除不能满足特定要求外,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汽车。落实好扩大网络消费激励政策,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线上消费新业态。支持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增长。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汽车等工业品下乡,按照“农户+企业+平台+产业发展”的模式,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基础扎实、模式先进、运行良好的涉农电商企业,通过发展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城,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拓展服务消费,培育新消费模式。围绕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县目标,对网上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本地电商企业,争取州级按照年销售额的2%奖励,每户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年度网上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且增幅20%以上的企业,县级按照年度网上销售额的1%给予奖励,每户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新建成入园企业达50户以上且园区网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产业园,除争取州级一次性奖励50万元外,县级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建成入园企业达20户以上且网上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创业园,争取州级一次性奖励20万元,县级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继续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加大对电商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的展示、推介力度。(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三)稳定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最大限度用好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稳就业政策,对吸纳新增就业且符合规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将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由10%提高至15%以上。通过云南省退役军人一体化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网上招聘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支付长效机制、企业工资增长指导制度、劳动力市场价位发布制度和人工成本预警预测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调节、监管,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教育体育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五、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争当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排头兵。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加快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基地,积极争取实施高峰寺风电场、打磨冲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建设,巩固扩展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实施“一二三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对发展“一县一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项目的奖补资金支持,抓住种子端、电商端,加快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进草海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打造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争取创建州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培育1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1个州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等要素,积极申报创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探索建立仿制药研发合作基地;围绕建设旅游文化“四大走廊”,持续深化旅游革命“三部曲”,深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全国全省全州旅游大格局,确保旅游文化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1%。积极开展旅游主题品牌创建活动,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州奖补资金支持,对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争取上级给予以奖代补500万元/个;对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争取上级给予以奖代补200万元/个;对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争取上级给予以奖代补30万元/个;对新建或改造提升为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奖励200万元,新建和改造提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的争取上级奖励100万元;对新建或改建达到5星级、4星级、3星级标准要求的云南省汽车旅游营地,分别争取上级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补助奖励;对被评定为云南省精品旅游饭店的争取上级给予10万元补助奖励;对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云南省旅游民宿分别争取上级给予8万元、5万元、1万元补助奖励。(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五)加快培强壮大重点产业。坚持“两型三化”“七链统筹”“一突出两打造”,持续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培强壮大“牛、花、菜、果”4大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增长引擎,推动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园区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方向,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样板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带。力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增长8%。(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六)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和“双百”工程,深入实施“六大攻坚工程”,突出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统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推动产业链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转型,促进产业发展高科技化、高集约化、高加工化、高附加值化,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链,建立县重点产业发展领导推进机制和产业链链长制,分行业制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招商方案,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年内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超5亿元的重点产业链重大产业项目,产业招商占比达62%以上。(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烟草公司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七)深入实施“六大攻坚”工程。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工程。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积极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和重点项目布局,加快培育新动能,优化存量、控制减量、做大增量,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催生新动能,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提升。实施工业经济发展攻坚工程。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进产业园区优化调整步伐,推动草海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实施园区经济发展攻坚工程。探索跨区域产业园区共建模式,建立县域统筹、协同联动、互补融合、竞争有序、共建共享合作发展机制,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姚安县特色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光禄草海冷链物流基地配套包装厂建设2个沪滇合作项目和雨生红球藻项目建设,构建主业突出、簇群聚集、链条延伸、集约开发、错位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攻坚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工程”,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以上,力争占GDP的比重达到45%以上。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攻坚工程。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孕育、发展,支持市场主体优生快生、发育成长、做大做强,积极扶持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实施平台建设攻坚工程。加强互联网、资源要素、融资、商会、政务服务等平台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要素充分流动,促进各类平台融合发展,畅通经济循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五大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把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作为推动姚安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集中整合到治理通平台,健全完善平台功能,加快实现“掌上能办”“指尖好办”,构建“互联网+党建+网格+服务+手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县委网信办、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政务服务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八)持续抓好“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抓“双创”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创业创新六项工程和稳定就业五项措施,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发放创业贷款金额不少于4530万元,扶持不少于302人自主创业,带动(吸纳)就业1309人以上;实施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机制,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行动,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挖潜力促消费专项行动。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可能出现的“补偿性”消费预期,进一步刺激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实施稳金融强实体专项行动。围绕全年融资目标,解决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优势企业上市行动,确保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实施扶企业激活力专项行动。落实市场主体从孕育、出生、发展、做大、做强全链条精准帮扶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抓建筑业稳房地产专项行动。围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目标,加大建筑业企业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3%。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对稳增长的支撑力,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8%。实施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守底线专项行动。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防范意识,围绕全年财政收支增长目标,狠抓收入争取,着力化解政府债务,调整支出结构,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有效防风险守底线。实施“四加大”强保障专项行动。加大争取上级支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争取金融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力度,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不低于全州的10%,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2%和20%。实施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投资促进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九)实施“四项支撑工程”。实施新企业培育支撑工程。继续加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孵化基地资源集聚和辐射引领作用,打造“铺天盖地”中小微企业;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企业管理提升行动,力争新增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户以上。实施停产企业复工开工支撑工程。认真落实援企稳岗、金融支持、财政资金直达企业等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电、融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尽快复产达产。实施企业上台阶及达规达产支撑工程。抓细抓实企业升规达产工作,努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做好新建项目纳规入统工作,对新纳入规模以上口径统计的工业企业除州级奖励外,县级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继续实施扩销促产鼓励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当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15%、15%—20%、20%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企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下的,当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15%、15%—20%、20%以上的,分别给予0.5万元、1万元、1.5万元的奖励。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统计人员每户统计业务补助奖励3000元。实施质量强企支撑工程。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兴企行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对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除州级奖励外,县级按照国家级30万元、省级10万元、州级5万元进行奖补。(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网络强县、数字姚安、智慧姚安建设,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数字乡村同步推进数字化,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走“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路子,加快推动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争取省财政1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推进5G在虚拟现实、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广电、会展、智慧边境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大企业数字赋能改造支持力度,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力争“上云”企业达到15户以上,争取实施重点行业“三化”改造项目,对4A景区和特色小镇实施智慧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增长30%以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治理形态。加快建设“姚安政务云”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加快“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智慧教育、远程医疗、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应急救援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大脑”“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应急指挥、生态环保、空间地理数据平台和应用建设,认真抓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构建一体化城市感知网络,以数据驱动城市管理现代化。(县委网信办牵头,县融媒体中心、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政务服务局、县供电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六、拓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空间

(二十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全面放开城镇地区户籍迁移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实施县城新型城镇化强弱项补短板、城市更新、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和居住社区完整工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镇“一网统管”,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城市内涝等“城市病”。围绕促进城镇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镇。围绕解决住房问题,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做好公租房保障,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争取新一轮“美丽县城”建设项目,加快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河湖、美丽景区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财政资金直达工作机制,增强财政困难地区兜底保障。(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财政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十二)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抓紧制定出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粮食安全负责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生猪出栏22万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支持,筹集1亿元支持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0个精品示范村、100个美丽村庄。积极参与“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20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项目和100名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工商资本和人才下乡。实施40个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扶贫办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十三)加大企业降成本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免尽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到2021年4月30日。全部放开电力市场化交易,年内实现县内市场化交易电量2700万千瓦时。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用气成本政策,确保全年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270万元左右。开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进一步降低公路运输服务收费,拓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分时段弹性收费政策实施范围。在姚安县注册成立公司,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从事服务于中央或省州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中小型商贸企业,新注册成立且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或当年营业额较上年增长20%以上的,按企业实际在姚安县税务局缴纳税款的15%给予扶持奖励。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政府部门转嫁收费、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转供电主体乱收费等行为。(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供电局、县发展改革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十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足用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一季度继续落实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做到按市场化原则应延尽延,由银行和企业自主协商确定;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由2020年底适当延长。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确保2021年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30%,平均利率水平不高于2020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不低于30%;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40%,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不低于40%。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实施“信易贷”,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银税互动”“一部手机云企贷”等平台进行融资。推进金融、税务、市场监管、法院、电力、医保等信用信息依法共享,提高银行机构审贷精准性和效率。2021年新增融资担保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担保户数和担保金额不低于80%;健全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审查机制,简化申报和审批流程。(县人行、县农行、县建行、县富滇银行、县信用联社、县财政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保局、县税务局、县供电局、县法院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十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攻坚工程,持续抓好“三进企业”活动,发挥好“四个服务团队”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通过省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一批新上规企业,以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和省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的项目,促进在产业链上下游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强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省州“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二十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五大平台,实施双创“六大行动”,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2个以上。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开展“科技入姚”品牌创建工作,实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培养认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500人,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10人,培养彝乡英才50名,助力乡村振兴。(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八、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十七)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按照省委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州委实施“1133”行动的部署安排,围绕全州打造楚中“1+4+1”城镇群和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发展格局,做好立足姚安发展姚安,跳出姚安发展姚安“两篇大文章”,积极打造最具特色的田园之城,着力构建昆楚大复线上的绿色经济发展走廊。强化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抓好转变政府职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放宽市场准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等重点工作,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强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定向招商、常态化“云招商”,促进光伏建设等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引进县外到位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配合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相关工作。(县委政研室、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姚安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九、优化营商环境

(二十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整改工作力度,力争县级营商环境“红黑榜”半年考评和政务服务“好差评”争先进位的同时,继续坚持营商环境季度第三方“红黑榜”考评制度,强化补短板、拉长板,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完善“一部手机办事通”,力争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保持在95%以上。用好省、州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咨询”服务。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极具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县营商办牵头,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和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职责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十、强化激励和督查兑奖问效

(二十九)及时兑现激励政策和加大督查问效力度。县级有关部门要对2020年县政府稳增长29条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按照资金安排和来源渠道,于3月底前完成对2020年稳增长激励政策的兑现工作。要实行网上申报、兑现结果网上公开的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市场主体参与稳增长、促跨越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领导挂图指挥、部门挂图作战、综合部门挂图监测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和指导,依法依规抓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县级有关责任部门、各乡镇要于本意见出台10个工作日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确保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到位,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切实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每季度要向县人民政府书面报告贯彻落实推进情况,并抄送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发展改革局。县政府督查室每季度牵头组织开展意见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并将稳增长落实情况报县人民政府。(县政府督查室、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


姚安县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策解读:县委副书记、县长雷波解读《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9条措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