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机关活动组各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村级文化活动室作用发挥的提案》,已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县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按照各村(社区)、组设施条件、服务辐射范围、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进行示范先行、标准分类、梯级推进村(社区)、组文化室建设。全县77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活动室建设77个,全县120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功能设施齐备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点)已达796个,总活动面积达100646.44平方米,实现了9个乡镇、77个村社区和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全县9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77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未发现存在闲置、出租、挪作他用情况,均正常开展免费开放文化服务工作,认真履行基层文化服务职能。
二、基层村级文化活动室存在的问题
(一)娱乐设施不足的问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室内,同样存在着娱乐设施缺乏的问题。如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易导致活动室的吸引力下降,对主阵地作用的发挥不利。
(二)文化活动室主体功能不明显,做好农村文艺活动应是农村文化活动室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但目前,大多数的村文化活动室,是多功能的,村组的会议室、红白理事会、五谷晒场,只有在县乡组织活动时才作为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活动室主阵地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三)管理水平低,文旅局组织公共服务股、文化馆、图书馆对村级活动室管理使用情况做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室,仍面临着严重的门窗被破坏、“配置的活动器材丢失”、有些小组活动室连电费都无人缴纳等问题。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与活动室管理不善有关。积极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做好村级文化活动室作用发挥的工作打算
(一)不断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让农民群众尽情享受文化生活,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总分馆制建设推动村级文化室建设,目前正以总分馆制建设为契机,持续打造覆盖县、乡、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化逐步成型。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当前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坚持把村文化活动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让村文化活动室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亮点工程。每年继续做好村级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项目的申报,投入项目和资金对全县文化活动室进行提升和改造。
(二)以总分馆制为指引,整合资源推进文化活动室,完善农村文化的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不同部门文化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基层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以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为县文化服务总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正按规划有序推进。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开展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和农民工就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并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结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面向乡村大力推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组织优秀文艺资源进乡村,提升农村文化活动水平。目前全县共建有村(社区)文体广场77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9个;全县共建有农家书屋77家,总面积2160平米,总藏书量10万余册。
(三)以乡镇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各乡镇本土传统文化,调动广大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室服务工作。在部分条件较好的乡镇、村、组挖掘并集中展示本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光禄镇的农耕文化;前场、适中、左门的彝族文化;弥兴镇的土陶文化、官屯梅葛文化等,使村组文化活动室、村史馆成为爱家乡的乡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场所。通过在文化活动室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优秀文化熏陶,提升了综合文化素养,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
(四)广泛参与、服务主体多元化做好文化活动室作用的发挥。适当增加娱乐设施,丰富活动室内容,是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室吸引力、使之“娱乐主阵地”作用得以发挥的主要途径。例如:文化活动室可以引进一批健身设备,如单双杠、杠铃、台球设备等,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鼓励居民,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活动室服务。要形成政府主导,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模式。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爱心人士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爱心捐助,解决文化活动服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使活动室的功能得到拓展,吸引居民于农闲时期,聚集于活动室中开展活动,使活动室主阵地的作用得以体现。可提高居民业余时间的利用率,使居民的审美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得以提升。
(五)积极提高管理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提升。居住相对集中,劳动相对减少,使不少农民加入了早晚健身、娱乐的队伍,农民也跳起了广场舞、做起了健身操,这就需要有相对宽敞、固定的活动场所,一些条件较好的村便利用社会资源建起了农民大舞台,让过去分散的红白喜事文艺表演、农民早晚健身、社区文艺演出统一在农民大舞台,农民高兴,演员兴奋,村民委员会需通过设置农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和聘请义务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提高文化活动室管理。文化便得到较快地发展,使之主阵地的作用得以发挥。
衷心感谢政协机关活动组对全县基层文化活动室的关注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汲取你们的意见建议,继续加大对各乡镇文化活动室的指导力度,围绕我县的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花灯、梅葛、坝子腔)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在生动、活泼、持久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广大文化爱好者走进社区,走上舞台,尽情释放文化激情,展示文化才能。适当增加娱乐设施,有效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吸引力。充分渗透文化内容,可使活动室“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得以体现。积极提高管理水平,可使活动室建设的完善程度得以提升。
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