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首页> 建议提案办理   > >  政协委员提案
姚安县民政局关于政协姚安县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04007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姚安县民政局 | 访问量:494 | 发布时间: 2025/9/15 9:49:51

周朝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的提案》,交由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案由

近年来,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部署,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投入资金285万元,为农村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困难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失能失智、慢性病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特别是因身体机能衰弱、疾病或意外伤害等原因,造成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体需24小时照护,而一些独居、空巢、低保、贫困家庭失能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基本生活照料难以得到保障。因不符合特困老人供养条件,不能前往福利院、敬老院等特困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家庭困难又无力承担社会养老机构供养的费用。据各乡镇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县共有60周岁以上低保人员4008人,其中,农村低保3880人,城市低保128人,全失能低保人员311人,半失能低保人员1387人。为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长期照护困难,破解公办养老机构模式单一、特殊护理缺失、医疗保健滞后等难题,全县完成养老项目4个,新增床位240张,以县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深化养老服务便民行动,制定出台了《姚安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养老救助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原则、救助政策、救助流程等,实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试点工作。但是,因部门职责不明确、沟通协调配合不到位,服务保障、工作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经济收入低无力承担费用等原因,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不强烈,入住率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试点工作进展缓慢。

二、答复内容

(一)全县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2024年底,全县的总人口20886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2882人,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53%,失能半失能老人2641人,占老年人口的6.16%,留守老人805人,占老年人口的2.03%。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合计37个,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1个、福利院1个、乡镇敬老院5个、公建公营养老机构1个(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民营养老机构1个(姚安乐养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个、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个,共设置养老床位1068张。

(二)失能半失能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目前,全县37个养老机构中,具备集中供养能力的养老机构共9个,即:姚安县中心敬老院、姚安县福利院、弥兴镇敬老院、官屯镇敬老院、大河口乡敬老院、适中乡敬老院、前场镇敬老院、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县中医院)、姚安乐养中心(公建民营),主要供养对象是全县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现有在院老人317人,工作人员64人。上述9个养老机构均有7个为政府兜底保障机构,养老经费为财政拨款补助7家公办养老机构收住特困失能老年人31人,半失能老年人125人;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县中医院)、姚安乐养中心(公建民营)为收费服务机构。

2.姚安乐养中心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收住对象为社会老人,养老经费为自费,由老人或子女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服务内容向乐养中心缴费,收住失能老年人57人,半失能老年人38人。

3.2024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姚安县养老服务中心(地点在县中医院)收住失能老年人24人,半失能老年人48人。

4.全县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25个,均分布在25个村(社区)。由于机构规模小,设施设备简陋,加之缺乏资金和服务人员,因此,这些机构只能开展日托,作为当地老年人简单的娱乐、休闲活动场所,不能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全县城乡低保对象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698人,入住9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只有13人,还有1685人以家庭照护为主,全县集中照护率仅为0.77%。

(三)全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的困境

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以家庭照护为主,集中照护为辅的现状。农村特困老年人大部分按相关政策已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乡镇敬老院);退休人员、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极少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照护购买服务。大部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因政策原因和家庭经济条件不能入住养老机构集中照护。

2.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集中照护服务难以全覆盖。目前我国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农村经济活力不足、社会保障标准低、家庭及老人购买能力弱、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全县城乡低保对象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数大,乡镇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集中照护对象主要是城乡特困人员;入住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缴费金额远远高于低保补助,导致城乡低保对象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不能承受经济负担无法入住养老机构享受集中照护服务。

3.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老年人和亲属不愿意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照护。在养儿防老和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城乡低保对象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照护,子女要承受不孝的指责,即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可以承担相关费用也不愿把老人送到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照护。只有极少数老人和亲属结合家庭实际,接受新的养老模式、改变观念,把老人送到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照护,既解决了因照护老人不能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的矛盾,又让老人享受了更专业和优质的照护服务。

(四)下步工作计划

1.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推行新的养老模式。鼓励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引导公民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老年人的责任。重塑乡村孝悌文化和宗族文化,利用亲缘关系实现老人群体之间、青老代际之间的互帮互助,努力构建新时代的大家庭养老、敬老和孝老的社会环境。倡导新型的养老观念,促进老人观念转变,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现代养老模式的接纳程度,让他们认识到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照护养老不是儿女的不孝不养,只是不同方式的养老,老人能得到专业照护服务,可以让儿女安心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2.不断探索适合农村集中养老的方法和路子,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根据区域内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充分依托村(社区)现有的设施设备和闲置公房,合理安排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使老年人不出社区(村)就能实现基本养老需求,解决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照管家庭、照顾下一代的矛盾。

3.抓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根据省州民政部门的安排,坚持典型引路、突出重点、辐射带动的原则,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专业化照料护理服务向家庭辐射延伸,重点解决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题。

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工作于2024年3月在栋川镇、光禄镇、太平镇、官屯镇实施。试点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0张,困难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450人次。试点工作建设内容为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住所的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等关键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营造无障碍空间);智能化改造(为老年人住所安装必要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如防走失装置、紧急呼叫器、烟雾/煤气泄漏/溢水报警器等智能化设备,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按需安装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急、助医、康复、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服务对象以60岁以上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重点,每年累计为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30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老年人健康保障和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失能、半失能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建立多方受益的家庭养老模式。

4.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和完善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化运作、家庭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完成后,我们将认真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上门开展健康体检、医疗保健、餐饮配送、温情关怀、家政服务等业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复



姚安县民政局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