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思源实验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流动机制的提案》(第10040054号),交由姚安县教育体育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编制及人员配备情况。2024年10月,县委编办核定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编制119名,实有教职工119人。较2023年度增加编制3名,增加教职工3人。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编制及人员配备符合《楚雄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试行)》(楚政办通〔2018〕2号)相关规定,足额核定编制并配齐教职工。且近年来无论乡镇小学幼儿园教师配备如何艰难,均坚持优先确保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编制足额核定,人员按照编制配足。
二、关于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说明。目前全县学校(特别是小学学段)基本是7:30以前到校,17:30放学,师生在校时间基本一致。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状态。自从实施寄宿制办学、营养改善计划、课后服务以后,教师承担了较多教学以外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长,承担工作任务纷繁复杂成为共性。
三、关于建议“为思源实验学校教职工发放县属学校专项津贴和生活补贴,以提升教职工待遇,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答复。近年来,教师在职称评审、工资晋升等方面,向乡镇倾斜已经成为政策主导,旨在鼓励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基层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以,单纯为思源实验学校出台政策增加津补贴,有违目前政策导向。思源实验学校体量大,承担了全县近四分之一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虽然目前在工资标准、职称晋升上和乡镇教师存在一些差距,但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在子女教育、家庭照顾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有着乡镇教师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强化课后服务管理,在政策允许层面提升自身造血功能,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也应引起学校重视。
四、关于建议“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晋升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答复。“集团化办学模式”是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推的教育改革新模式,已经提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改革日程,我县也组织到一些地区学习借鉴过经验,但目前仍无较为普遍认可的改革经验借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集团化办学模式”必将得到推行,城区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机制也将逐步理顺。其次,随着新教师逐步进入城区学校,我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将逐步得到优化,为保持城区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也将酝酿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师交流调整机制,确保城区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作为县政协委员和一名基层一线教师,您关心、关注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姚安县教育体育局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