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提案》(第10040052号),交由姚安县教育体育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姚安县自2017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守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履行教育职责,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构建了“城乡统筹、校际均衡、机会均等”的教育发展格局。
一、教育基本概况
2025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校64所,幼儿园79所,职业高级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有教职工1731人,其中专任教师1607人,全县各类在校生合计20445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531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48人,初级中学在校生4049人,小学在校生9442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5275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90.5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25.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8%。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一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工作,协调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主要领导全覆盖下沉学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集财政、发改、人社等重要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职能部门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姚安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姚安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实施方案》《姚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姚安县义务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上优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县政府领导挂点联系安排,建立健全义务学校工作制度,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中小学校,同时,坚持每年把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综合绩效考核。四是各级各部门齐推教育改革发展,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确定1-2个专题,组织代表、委员视察、调研教育工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二)强化保障,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我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校校舍焕然一新,各项办学条件指标不断接近优质均衡标准。一是“十四五”来投资3.7379亿元,实施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112个,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仅2023年,就投资1.62亿元,新建了栋川小学和姚安县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增加城区学位2070个;改扩建了姚安一中、思源实验学校,极大地提升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二是自2016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先后投资2620万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校园网络、数字听力广播系统、计算机教室、教室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备齐全;师生信息素养逐年提升。2023年开始转入数字校园建设,开展以网络环境、数字教室、数字终端、管理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更加规范、标准更高的建设。目前,我县的校园网络已基本达标。2025年,州级分配我县建设资金417万元,用于为中小学更换和补齐数字教室教学显示设备。通过州教育体育局统招统采,为我县采购了278套数字教室教学显示设备,包含智慧互联黑板、实物展台、国产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预计今年8月全部完成安装,实现全县数字教室教学显示设备配备率达98%以上。后续还将加大投入,继续开展视频采集设备、扩音设备、互动直播教室、办公计算机、教师备课数字终端、“信息科技”教学终端、公共区域数字终端、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教师教育数字化和数字资源等方面的采购和建设。三是高度重视县城发展过程中学校用地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姚安县“十五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体育发展和校点布局规划需求,在《云南省姚安县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8-2035)栋川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35》A3部分,为教育体育预留用地43.14公顷,进一步满足十五五教育体育发展项目建设需求。
(三)建强队伍,不断夯实政府对教育发展的人才基础。一是畅通教师队伍选拔渠道。教育、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有效联动,通过人才引进、提前招聘和公开招聘、考调等方式充实教师队伍,2023年以来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校园招聘招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81名,通过实施人才回巢计划,吸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师回流53名,优化了全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二是强化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制定了《姚安县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定期分析制度(试行)》《姚安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职试用期实施办法(试行)》《姚安县教育体育局选派后备人才挂职锻炼方案》,严格按程序对学校管理干部进行推荐、考察、任免、培训、考核,努力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强化教师培养。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推荐评审认定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推荐评审认定州级学科带头人34人。交流轮岗教师161人,骨干教师38人,有效促进了全县广大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出台《姚安县教职工师德考核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和“争做四有好老师”等主题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坚持公平与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两个小时,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安排,做好作业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基础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严格限制作业难度,确保作业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二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家校社育人合力,重点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从生活根源上掌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做好心理健康监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科学分析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学生心理档案,对筛查出存在隐性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帮助。三是推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职责,进一步做好残疾学生入学评估和教育安置。动态完善110名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对35名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300余次,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纳入优质均衡监测系统的小学56所,中学9所,根据2024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监测指标达标情况反馈,从差异系数看,我县小学校际均衡综合差异系数为0.599(指标要求小学≤0.50、初中≤0.45),未达标。从资源配置情况看,我县综合达标率仅为小学35.71%、初中66.67%,“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项指标达标比例较低。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作用,强化乡镇、部门、学校推进教育发展的责任。加强对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研判、督查、督导,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教育费附加、国有土地出让收益计提资金用于教育等政策规定,千方百计筹措教育经费,优先满足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三)超前思谋,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一是研究制订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十五五”专项规划,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聚焦解决城镇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积极推进县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把学校建设的重点逐步调转到县城区、城镇中心区中小学。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提供良好条件,以减缓城镇学校的择校压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全县特别是城镇学校的招生秩序,认真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招生计划,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和在校生规模,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外的学生一律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州、县有关规定,统一按照户籍地划片就近入学。
(四)内培外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补充教师事业编制。根据我县短缺专业学科教师的需要,调整补充学校教师编制,重点是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的补充,以满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开齐课程。二是继续实行乡村教师补助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安心留在山区学校、农村学校任教。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宿、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待遇,树立农村学校教书育人典范,将职称、岗位向农村学校倾斜。三是继续研究出台优惠支教政策。吸引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和特岗教师到我县任教,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的大学生报考我县教师岗位,并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四是继续深化教育系统“体制改革”,加强落实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工作制度,加强对轮岗教师、校长的交流、管理、考核工作,加大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比例和范围,最大程度地促进地域间、校际间的师资均衡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姚安县教育体育局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