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左门乡的松茸进入采收旺季,肥厚饱满的菌菇从腐殖土中破土而出,成为林间最鲜活的“致富符号”,让周边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左门地处花椒园自然保护区,被203平方公里原始森林环抱,这片被大自然厚爱的土地,蕴藏了无尽的致富密码,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效益。
“从2020年起,我们在村规民约中立下三条铁规矩,禁挖小于5厘米的童茸、只用木质撬棍轻挑菌脚、划定1万余亩松茸生态保育区。我们还请来科研院所,用手持光谱仪监测土壤健康,用气象站把握出菇周期,指导村民人工调节森林郁闭度、腐殖土厚度、湿度来提高松茸质量和产量,把老一辈人‘看天采菌’的经验变成可复制的‘生态手册’。”左门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说。
好生态带来了好回报,左门采菌人的竹篓就是最好的见证。十年前,村民每天最多挖将近1公斤松茸,现在村民们跟着合作社学“科学育菌、养菌、采菌”,每天能挖2-3公斤,松茸个头大、品相好、销路广。“去年鲜松茸最高卖到1200元一公斤,我家140亩林地上的松茸就卖了6万多元!”采菌人鲁季存数着今天卖松茸的钱,眼角的皱纹里都是光。
如今,左门松茸品牌效应愈加显现,鲜松茸48小时直达北上广高端市场,合作社推出的“左门松茸”品牌礼盒每日发往大中城市的松茸订单达上百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搞起了“采菌体验游”“封山育菌”“包山拾菌”等新兴产业,带着游客认菌子、学采菌、做菌汤,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