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田野,前场镇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在沃土上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振兴之路。从田间地头的硕果累累到光伏板下的绿色能源,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注入蓬勃生机,让“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扎根沃土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走进庄科村,连片的烤烟田如绿色绸缎铺展山间,果园里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甜香。这个前场镇的特色村落,正以“烤烟+水果”的双产业模式,书写着富民强村的篇章。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这里产出的烤烟色泽金黄、香气醇厚,水果则以汁水丰盈、甜度适中闻名。两大产业如同强劲的双翼,带动村民年均增收持续攀升,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本。
在庄科村的产业基地里,时常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以前种庄稼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正在采摘水果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镇里定期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让像李大姐这样的农户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从烤烟育苗到水果疏花,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科技元素,不仅提升了产量,更让农产品品质稳步升级,在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
项目赋能产业升级 点燃振兴新引擎
产业要提质,项目是关键。前场镇积极争取1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资金,精准投向光伏与冷库两大核心项目,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在村头的空地上,120kW光伏项目的蓝色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套光伏系统不仅为村庄提供清洁电力,更与新能源电烤房形成“绿色产业链”——白天收集的太阳能,恰好满足烟叶烘烤的能源需求,还减少了传统燃煤带来的污染。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8万余元收益。“以前烤烟叶得烧煤,成本高还不环保,现在用太阳能,省钱又干净!”烤烟大户叶大哥算起了经济账,脸上满是笑容。
不远处,150平方米的冷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制冷设备。“等冷库建好了,我们的水果就能存得更久,还能错开上市高峰卖个好价钱。”村党总支书记指着图纸介绍道。过去,村里的水果常因保鲜难题“好果卖不出好价”,遇上丰收年景甚至会因滞销烂在地里。而这座冷库投用后,预计可使水果保鲜期延长2~3个月,通过错峰销售,让每斤水果的收益提升30%以上,每年将为村民增加数十万元收入。
科技助力民生为本 共享发展丰硕成果
“要让产业真正惠及百姓,就得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这是前场镇发展产业的出发点。镇里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开展“田间课堂”培训,从果树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村民们围在专家身边,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遇到问题随时提问,原本只会埋头种地的农民,渐渐变成了“懂技术、会经营”的行家里手。
前场镇还主动靠前服务,为产业项目扫清障碍:帮光伏项目协调用地,为冷库建设办理手续,联系收购商拓宽销售渠道……一系列举措让产业项目顺利推进,更让村民心里踏实。“镇里不仅帮我们建项目,还教技术、找销路,跟着干准没错!”正在参加培训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如今的前场镇,产业发展的脉络日益清晰,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从特色种植到绿色能源,从技术赋能到产销衔接,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未来,这里将继续以产业为基,在优化结构、延伸链条上持续发力,让更多村民在产业振兴中收获幸福,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绘就得更加绚丽多彩。(高云松 沈丹)